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6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十三

  黃帝素問三十三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藝術典第五十三卷

醫部彙考三十三

《黃帝素問三十三》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馬蒔曰:內言天道六六之節,地理應六節等義,故名篇。

張志聰曰:此篇分論六節,應天應地,主歲、主時,及加臨之六氣,故曰《六微旨大論》言陰陽之數,其旨甚微。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 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 道,予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 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 序,盛衰之時也。」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 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 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 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少陽之上, 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 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 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 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帝曰:其有至而 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 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帝 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 逆則變生,變生則病。」帝曰:「善。」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 其應也,氣脈其應也。

王冰曰:「深淵淨瀅而澄澈,故視之可測其深淺,浮雲飄泊而合散,故迎之莫詣其邊涯。言蒼天之象如淵,可視乎鱗介。運化之道,猶雲莫測其去留,六氣深微,其於運化,當如是喻矣。」 道者,運化生成之道也。上下,謂司天地之二氣。餘左右四氣,在歲之左右也。標,末也。聖人南面而立,以閱氣之至也。移光,謂日移光。定位,謂面南觀氣正立,觀歲數氣之至,則氣可待之也。少陽南方火,故上見火氣治之與厥陰合,故中見厥陰也;陽明西方金,故上燥氣治之與太陰合,故燥氣之下,中見太陰也。太陽北方水,故上寒氣治之與少陰合,故寒氣之下,中見少陰也。厥陰東方木,故上風氣治之與少陽合,故風氣之下,中見「少陽也。少陰東南方君火,故上熱氣治之,與太陽合,故熱氣之下,中見太陽也。太陰西南方土,故上濕氣治之,與陽明合,故濕氣之下,中見陽明也。」 本,謂元氣也。氣別為王,則《文言》著矣。本者應之元,標者病之始。病生形用求之標,方施其用,求之本。標本不同,求之中,見法萬全。至謂天之六氣也。初之氣,起於立春,前十五日,餘二三四五,終氣次至而分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如時至而氣至,和平之應,此為平歲也。假令甲子歲氣有餘,於癸亥歲未當至之期,先期而至也;乙丑歲氣不足,於甲子歲當至之期,後時而至也。故曰:「來氣不及,來氣有餘也。」 言初氣之至期如此,歲氣有餘,六氣之至皆「先期,歲氣不及,六氣之至皆後時,先時後至,後時先至,各差十三日而應也。當期為應,愆期為否。」 天地之氣,生化不息,無止礙也。不應有而有,應有而不有,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變,變常則氣血紛撓而為病。天地變而失常,則萬物皆病也。夫物之生榮有常,時,脈之至應有常,期有餘,歲早不及歲晚,皆依時至。

馬蒔曰:此言天道右轉,有六節之盛衰者,乃天道之常正。所謂上者右行,又因所見而命標本中氣之所在,又因氣應而察病變之所生也。「天道六六之節盛衰」 者,天之三陰三陽,右旋天外,更治歲政,每歲各一盛衰,至六歲周遍,通得盛衰之節六六也。「上下有位,左右有紀」 者,謂每歲陰陽盛衰之位。上下,謂司天、在泉二位也。「左右」 ,謂司天之左間、右間,及在泉之左間、右間,為四紀也。凡天右旋之陰陽,臨司天之位者,其天之正盛,至三之氣始布。臨在泉之位者,其地之氣盛,至終之氣始布。而上下二位有二節,陰陽盛衰也。臨司天之左間者,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