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7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申年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尸鬼見之,令人卒亡,故此篇云「人脾病。」云  云。也。刺足陽明胃經之原穴者。衝陽也。復刺脾俞。又後《本病篇》。缺肺經脈別論。無汗出於肺。此篇云。「人肺病。」云  云刺手陽明大腸之原穴合谷,復刺肺俞。又後《本病篇》云:「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即傷腎,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虛。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卻遇木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天虛有黃尸鬼至,見之令人暴亡」,故此篇云「人腎病。」

也。刺足太陽膀胱經之原穴者。京骨也。又刺腎。

黃帝問曰:「十二臟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 邪於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 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 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 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肝 者,將軍之官謀」「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膽者中正 之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 焉,可刺脾之源。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 源。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小腸 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腎者作強之 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 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 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神彩者,凡五臟六腑神全,則有光彩員滿,形現於外也。自心者君主之官至末,見《素問靈蘭祕典論》。惟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則《靈蘭祕典論》止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與此異耳。凡刺各經之原者,皆所以補之也。六腑以原穴為原,五穴以俞穴為原。刺手少陰之原穴者,神門也。刺手太陰肺經之原穴者,太淵也;刺足厥陰肝經原穴者,太衝也。刺足少陽膽經之原穴者,坵墟也。刺心包絡之榮穴者,勞宮也。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按《靈樞》·本神篇云:「心有所憶謂之意」 ,故知周萬物,皆從意生也。刺脾之原穴者,太白也;刺胃之原穴者,衝陽也;刺大腸之原穴者,合穴也。刺小腸之原穴者,腕骨也。刺腎之原穴者,太谿也。三焦者,非《靈樞·營衛生會篇》之三焦,乃《靈樞》·本臟篇之三焦也。《本臟篇》云:「腎合三焦膀胱。」 言右腎合三焦以為腑,左臂合膀胱以為腑,故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所出;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所藏。刺手少陽之原穴者,陽池也。刺膀胱之原穴者,京骨也。

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 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 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全真。人神不守, 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元,神守天息,復入本元, 命曰「歸宗。」

馬蒔曰:「此言人貴守神,守神則為全真,末示人以守神全真之訣也。言此《剌法論》中有全神養真之旨,非俟有疾而始治之也,其要在修養和神而已。天元,元牝也。兒在母腹,息通天元,人能絕想念亦如此,命曰返天。息則神自守,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馬蒔曰:此篇推本鬱疫癘病之所由生,與前篇相須,故名篇。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願聞氣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 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迺變,變 易非常,即四時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帝曰:「升降 不前,願聞其故。氣交有變,何以明知?」岐伯曰:「昭乎問 哉!明乎道矣。氣交有變,是謂天地機,但欲降而不得 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運太過,而先天而至者,即交 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運抑之;但欲降而不得 其降,中運抑之。於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 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別, 即氣交之變,變之有異,常各各不同,災有微甚者也。

此明氣交有變之義,即「升降不前」 之謂也。釋義見前篇第一、二節。

帝曰:「願聞氣交遇會,勝抑之由,變成民病,輕重何如?」 岐伯曰:「勝相會,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歲,木氣升之, 主逢天柱,勝而不前。又遇庚戌,金運先天,中運勝之, 忽然不前。木運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風 少,肅殺於春,露霜復降,草木乃萎。民病瘟疫早發,咽 嗌迺乾,四肢滿,支節皆痛。久而化鬱,即大風摧拉,折 隕鳴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是故巳亥之歲,君 火升天,主窒天蓬,勝之不前。又厥陰未遷正,則少陰 未得升天。水運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運抑 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復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陽而內 生煩熱,心神驚悸,寒熱間作,日久成鬱,即暴熱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