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7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六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十二

  黃帝素問四十二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中

藝術典第六十二卷

醫部彙考四十二

《黃帝素問四十二》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帝曰:氣之上下何謂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 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 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 樞也。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 者,以天名之。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復至則 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也。」分去聲

王冰曰:身之半,正謂齊中也。當伸臂指天,舒足指地,以繩量之,中正當齊也,故曰:半,所謂天樞也。天樞正當齊兩旁同身寸之二寸。其氣三者,假如少陰司天,則上有熱,中有太陽,兼之三也,六氣皆然。司天者其氣三,司地者其氣三,故身半以上三氣,身半以下三氣也。以名言其氣,以氣言其處,以氣處寒熱,而言其病之形證也。如「足厥陰氣居足及股脛之內側,上行於少腹,循脅。足陽明氣在足之上,胻之外股之前,上行腹齊之旁,循胸乳上面。」 「足太陽氣起於目上額,絡頭,下項背,過腰,橫過髀樞股後,下行入膕貫腨,出外踝之後,足小指外側。」 「足太陰氣循足及股脛之內側,上行腹脅之前。足少陰同之。」 「足少陽氣,循脛外側,上行腹脅之側,循頰耳,至目銳眥,在首之側,此足六氣之部主也。」 手厥陰、少陰、太陰氣從心胸橫出,循臂內側,至中指、小指、大指之端。手陽明、少陽、太陽氣,並起手表,循臂外側,上肩及胛上頭,此手六氣之部主也。欲知病診,當隨氣所在以言之,當陰之分,冷病歸之;當陽之分,熱病歸之。故勝復之作,先言病生寒熱者,必依此理也。彼氣既勝,此未能復,抑鬱不暢,而無所行,進則困於讎嫌,退則窮於怫塞。故上勝至則下與俱病,下勝至則上與俱病。上勝下病,地氣鬱也,故從地鬱以名地病。下勝上病,天氣塞也,故從天塞以名天病。夫以天名者,方順天氣為制,逆地氣而攻之;以地名者,方從天氣為制則可。假如陽明司天,少陰在泉,上勝而下俱病者,是怫於下而生也。天氣正勝,天可逆之,故順天之氣,方同清也。少陰等司天,上下勝同法。《六元正紀大論》云:「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 此之謂也。勝至未復而病生,以天地異名為式。復氣以發則所生,無問上勝下勝,悉皆依復氣為病,寒熱之主也。馬蒔曰:「此言人氣之上下,合於司天在泉之分,而上下為病者,其治法復與勝同也。帝疑六氣之在人身,分為上下,伯言身半以上為天,其氣有三:少陰君火,應心與小腸,陽明燥金,應肺與大腸,少陽相火,應三焦與心包絡,乃天之分也,而天之氣主之;身半以下為地,其氣亦有三:太陰濕土,應脾與胃;厥陰風木,應肝與膽;太陽寒水,應腎與膀胱,乃地之分也」 ,而地之氣主之,以少陰、陽明等名而命其氣,以氣而命其心與小腸,肺與大腸等處。凡各經之病,可以指而言之。夫所謂「半」 者,即天樞穴以為界也。故上部勝而齊之,下有病者,即以地分名之;下部勝而齊之,上有病者,即以天分名之。此上勝則下復,下勝則上復,亦猶之天地也。治法何如?所謂勝至之時,特報氣屈伏而未發耳。至於報復一至,則不分在天在地之異名,而其治勝之法,一如治復之法。故上文曰:「凡治諸勝復者,寒者熱之,冷者溫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 一十二句,乃治法之大要也。

張志聰曰:「此論人身之上下,以應天地之上下也。夫歲半以上,天氣主之,乃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歲半以下,地氣主之,乃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在人身,厥陰風木之氣,與督脈會於巔頂,是木氣在於火氣之上矣。君火之下包絡,相火主氣,是木火火之三氣在身半以上也。脾土居陽明胃金之上」 ,陽明居太陽膀胱之上,是土金水之三氣,在身半以上也。以木火土金水之名,以命其上之三氣,下之三氣;以上下之三氣,而命其在天在地之處。以天地之處,而言其三陰三陽之病,則勝復之氣可知矣。半者,所謂天樞之分,在齊旁二寸,乃陽明之穴名,蓋以此而分形身之上下也。夫所謂樞者,上下交互而旋轉也,故在天地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