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8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心經相通,代君主以行事者也。凡刺穴者,刺心包絡而已。故此諸穴本係心包絡經,而遂以手少陰心經名之也。大義見後「《邪客》篇六、七、八節。」

張志聰曰:手少陰,心脈也。中衝,包絡之經也。心主血而胞絡主脈,君相之相合也。心出於中衝者,心臟所出之血氣,滲於皮膚之閒,從中衝之井而行於手厥陰之經也。「閒使」 者,君相閒行之使道。如心臟之血氣,有過於包絡之中則至,無過於包絡之脈中則止,謂止於經處而不行過於肘中,與包絡之血脈相合,乃自入於手少陰經也。故始曰心。末曰手少陰也。然其中皆手厥陰心主包絡之五腧。蓋血者心神之化。心與包絡血脈相通。心臟所出之血氣。閒行於手少陰之經。手厥陰之經也。

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 井木;溜於行閒,行閒,足大指閒也,為榮;注於太衝,太 衝,行閒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腧;行於中封,中封,內 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 而得之,為經;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 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

馬蒔曰:此言肝經井榮俞經合之穴也。肝出於大敦,在足大指之端,三毛之中也,為井木,去爪甲如韭葉。一云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鍼三分,留十呼,灸三壯。流於行閒,在足大指縫閒,動脈應手之陷中,為榮火。鍼三分,留三呼,灸三壯。注於太衝,在行閒上二寸陷者之中,動脈應手,為俞土。《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二七,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又診病人太衝脈有無,可以決死生。鍼三分,留十呼,灸三壯。行於中封,在內踝之前一寸半,筋裏宛宛陷中,使鍼而逆其氣,是謂迎之也。迎而瀉之,則宛宛中之穴可得,使其氣既和,則其氣自通,搖其足而得之,為經金。鍼四分,留七呼,灸三壯。入於曲泉,在膝輔」 骨之下,大筋之上。屈膝橫紋頭取之為「合水。」 鍼六分,留十呼,灸三壯。此皆足厥陰肝經之穴也。

張志聰曰:宛,鬱也。所行為經者,如經行之道路,所以通往來之行使,故所行之血氣厥逆,則鬱滯其閒而不行,如往來之血氣相和,則通行於經脈中矣 。張玉師曰:「此二句證明脈內之氣血,從井而行於合。」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 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榮;注於太 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俞;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 陷者之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 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

馬蒔曰:「此言《脾經》井榮俞、經合之穴也。脾出於隱白,在足大指之端內側,為井木,去爪甲如韭葉。鍼一分,留三呼,灸三壯。流於大都,在本節之後,內側陷者之中,赤白肉之際,為榮火。鍼三分,灸三壯。注於太白,在內踝前核骨下陷中,為俞土。鍼三分,灸三壯。行於商丘,在內踝之下,陷者之中,為經金。」 鍼三分,灸三壯。入「於陰陵泉,在膝內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伸足而得之,為合水。」 取曲泉,當屈膝。取陰陵泉,當伸足。與外廉陽陵泉相對。鍼五分。此皆足太陰脾經之穴也。

張志聰曰:夫天氣在上,水泉在下,地居於中,脾為陰中之至陰,而主坤土,不曰「陰陵泉」 ,而曰「陰之陵泉」 ,謂地下之泉水也。

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然谷, 然骨之下者也,為榮;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 之上陷者中也,為俞;行於復溜,復溜,上內踝二寸,動 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 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

馬蒔曰:此言《腎經》井榮俞經合之穴也。腎出於涌泉,在足心為井木。屈足踡指,足心宛宛陷中,跪取之。鍼三分,留三呼,無令出血,灸三壯。灸不及鍼,流於然谷,在然骨之下,為榮火,一名龍淵。足內踝起大骨一寸下陷中,鍼三分,留三呼,不宜見血,令人立饑,灸三壯。注於太谿,在內踝之後,跟骨之上,動脈應手,為俞土。「男女有此脈則生,無此則死。」 鍼三分,留七呼,灸三壯。「行於復溜,在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其脈動而不休為經金。前旁骨是復溜,後旁筋是交信,三穴止隔一條筋。鍼三分,留七呼,灸五壯。入於陰谷,在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為合水。」 此皆足少陰腎經之穴也。

張志聰曰:地下之泉水,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之始出,名曰涌泉。復溜者,復溜於地中,故合穴曰陰谷。愚錯綜釋穴名者,以明人合天地陰陽,五運六氣之道。如經穴之部位分寸,須詳考《銅人》圖像,即順文添註,無補於事,反為贅瘤。至於刺之留呼,灸之壯數,更不可執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