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8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十七

  黃帝靈樞經一九鍼十二原篇第一 本輸篇第二

藝術典第六十七卷

醫部彙考四十七

《黃帝靈樞經一》

「馬蒔曰:《靈樞》者,《內經》篇名。」 蓋《內經》為總名,中有《素問》八十一篇,《靈樞》八十一篇,《素問》曾經,唐寶應年間,啟元子王冰有註。其《靈樞》自古迄今,並無註釋,晉皇甫士安以《鍼經》名之。按本經首篇九鍼十二原中,有「先立鍼經」 一語。又《素問·八正神明論》亦岐伯云:「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 是《素問》之言,亦出自《靈樞》首篇耳。後世王冰釋《素問》,以《靈樞》《鍼經》雜名,宋成無己釋《傷寒論》及各醫籍,凡引《靈樞》者,皆不曰《靈樞》而曰《鍼經》,其端皆始於皇甫士安也。但《鍼經》二字,止見於本經首篇,其餘所論營衛輸穴、關格脈體,經絡病證,三才萬象,靡不森具。雖每篇各病,必有其鍼,自後世易《靈樞》以《鍼經》之名,遂使後之學者視此書止為用鍼,棄而不習,以故醫無入門,術難精詣,無以療疾起危,深可痛惜。豈知《素問》諸篇,隨問而答,頭緒頗多,大徑殊少。《靈樞》大體渾全,細目畢具,猶儒書之有《大學》。三綱八目,總言互發,真醫家之指南,其功當先於《素問》也。令愚析為九卷者,按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九卷,《靈樞》」 九卷,乃其數焉。又按:《素問·離合真邪論》:黃帝曰:「夫九鍼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以起黃鐘數焉。」 大都神聖經典以九為數,而九九重之,各有八十一篇。王冰分《靈樞》為十二卷,宋史崧分為二十四卷者,皆非也。愚今分為九卷,一本之神聖遺意耳。後世《道德經》《難經》俱八十一篇,其義倣此。然謂之曰《靈樞》者,正以樞為門戶闔闢所繫,而「靈」 乃至神至元之稱,此書之功,何以異是?且愚註釋此書,並以《本經》為照應,而《素問》有相同者,則援引之。至於後世醫籍有訛者,則以《經旨》正之於分註之下,然後之學者,當明病在何經,用鍼合行補瀉,則引而伸之用藥亦猶是矣。切勿泥為用鍼之書。而與彼《素問》。有所軒輊於其中也。

《九鍼十二原篇第一》

馬蒔曰:內有九鍼之名,十二原穴,故名篇。自篇內小鍼之要以下,岐伯盡解於第三篇《小鍼解》內,故愚釋此篇,即以《小鍼解》之義入之,不敢妄用臆說也。然《素問》有《鍼解篇》,亦與此二篇小同。當合三篇而觀之,其義無餘蘊矣。又舊本以第一篇為《法天》,第二篇為《法地》,三篇《法人》,四篇《法時》,五篇《法音》,六篇《法律》,七篇《法星》,八篇《法風》,九篇《法野》,乃後人襲《本經》七十八篇用鍼之意而分註之。殊不知彼乃論鍼,而非論篇目也,甚為無理,故愚削之。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 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 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 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 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裏,為其終始。令 各有形,先立《鍼經》,願聞其情。」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 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

馬蒔曰:「此帝欲立《鍼經》,而伯遂推而次之也。」 張志聰曰:「按帝《經》,土設井,立步制畝,藝五穀,養萬民,而收其租稅。設有疾病,則不能力田,以供餘食矣。故帝立九鍼微鍼之法,傳於後世,令終而不滅焉。毒藥所以攻疾也,砭石所以泄邪也,二者皆攻瀉之法,微鍼能通調血氣者也。逆順出入者,皮膚經脈之血氣,有逆順」 之行,有出入之會。蓋人秉天地之氣所生,陰陽血氣,參合天地之道,運行無息,少有留滯,則為疾病。故帝以天地人之道而立九鍼,用九鍼之法,以順人之陰陽血氣,而合於天道焉。明其理則易用,持於心則難忘,按篇名九鍼,而帝曰微鍼,伯曰小鍼,是九鍼之外,又立小鍼也。九鍼者,聖人起天地之數,始於一而終於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之數。「用九鍼而合小鍼者,以陽數五,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應《河圖》之數也。」 帝繼伏羲神農氏而作,即以兩儀、四象、《河圖》奇偶之數,用法於鍼,所以修身治國、平天下,蓋國以民為本也。

請言其道。「小鍼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 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