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8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九鍼論》云:「七曰毫鍼,取法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又病在中者,取以長鍼。」 《九鍼十二原篇》云:「長鍼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 《九鍼論》云:「八曰長鍼,取法於綦鍼,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又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取以大鍼。」 《九鍼十二原篇》云:「大鍼者,尖如挺,其鋒微圓,以瀉機關之水也。」 《九鍼論》云:「九曰大鍼,取法於鋒鍼,其鋒微圓,長四寸,主取火氣不出關節者。」 又病在五臟固居者,「居」 當作痹,取以鋒鍼,瀉其井榮分輸,取以四時。此節《九鍼論》之第四鍼,前曰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鍼,此則當同之也。但彼止取經取絡,而此則瀉其井榮與俞,及照五臟,以取四時耳。

張志聰曰:官,法也。言九鍼之法,有大小長短之制,有淺深補瀉之宜,有三五、九十二刺之法,各有所施也。如不得其用,病勿能移,而反為害焉。

「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輸刺,輸刺者,刺諸經榮輸 臟腧也。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 腧也。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 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 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鍼 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八曰巨刺,巨刺 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鍼則取痹 也。輸腧俞互同

馬蒔曰:「此言刺法有九者,取痹也,變者異也。一曰輸刺,刺諸經之榮穴俞穴,及背間之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腎俞也。二曰遠道刺,凡病在上,反取穴于下,所以刺足三陽經也。三曰經刺,刺大經之結絡于經穴之分也。四曰絡刺,刺小絡之穴脈也。五曰分刺,刺各經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用第五鈹鍼,以刺大膿也。」 七曰毛刺,刺浮痹之在皮膚也;八曰巨刺,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素問?調經論》曰:「痛在于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 又《繆刺論》以刺經穴為巨刺,刺絡穴為繆刺,皆左取右,右取左也;九曰焠刺,刺以燔鍼,所以取痹證也;《調經論》曰:「病在骨焠,刺藥熨。」

張志聰曰:上節論鍼有九者之宜,此論刺有九者之變。一曰輸刺,刺五臟之經輸,所謂榮輸治外經也。遠道刺者,病在上而取下之合穴,所謂合治六腑也。蓋手足三陽之脈,其原皆在足,而上循于頸項也。大經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孫絡,留而不去,閉結不通,則留溢于大經之分,而生奇病,故刺大經之結絡以通之。絡刺者,見于皮膚之小絡也。分刺者,分肉之間,谿谷之會,亦有三百六十五穴,會邪在肌肉者取之。大瀉刺者,瀉大膿血也。毛刺者,邪閉于皮毛之間,浮淺取之,所謂刺毫毛無傷皮,刺皮無傷肉也。巨刺者,邪客于十二經,別宜巨刺之,左取右,右取左也。焠刺者,燔鍼劫刺,以取筋痹也。

「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 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 旁鍼之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 者,直內無拔鍼,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鍼,復刺之 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旁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 治筋痹也。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 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五曰 揚刺,揚刺者,正內一,旁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 大者也。六曰直鍼刺,直鍼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 氣之淺者也。七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鍼而 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 稍搖而深之,致鍼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 刺者,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陰刺,陰 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 「十一曰旁鍼刺」,旁鍼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 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鍼而 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中去聲數音朔

馬蒔曰:「此言刺法有十二節要,所以應十二經也。一曰偶刺,以一手直其前心,以一手直其後背,皆以直其痛,所直者當也。遂用一鍼以刺其胷,前用一鍼以刺其後背,正以治其心痹耳。然不可以正取,須斜鍼以旁刺之,恐中心者一日死也。前後各用一鍼,有陰陽配合之義,故曰偶刺也。二曰報刺,所以刺其痛無」 常處也。凡痛時上時下者,當直納其鍼,無拔出之,以左手隨其痛處而按之,然後出鍼,俟其相應,又復刺之,刺而復刺,故曰「報刺」 也。三曰恢刺,以鍼直刺其旁,復舉其鍼前後,恢蕩其筋之急者,所以治筋痹也。四曰齊刺,用一鍼以直入之,用二鍼以旁入之,所以治寒痹之小且深者,因用三鍼,故又曰「三刺」 也。五曰揚刺。正納其鍼一。旁納其鍼四。而又浮。舉其鍼而摥之。所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鍼。刺先用鍼。以引起其皮。而後入刺之。所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輸刺將鍼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