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8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各經長短不同,又皆息數脈數,俱以一時之中而 盡合乎所謂一時止行一經者,實理勢之所必無 也。彼或以《二十三難》始從中焦始字,遂指寅為肺, 便以卯為大腸,而直輪至丑為肝經耶?殊不知紀 漏者,必始寅初一刻,而經脈運行之始,始於肺經, 謂之始於寅時一刻則可,若泥定肺經止行於寅 時則非也。故自「二刻一周身之後,又從中焦而起, 一日一夜,有五十次起於中焦,合晝夜而皆然,不 但寅時而已,何可以始於一刻,而遂指肺之脈行 於寅時也?至有以餘時配各經者,又繆之繆矣。」李 東垣《此事難知,集》《鍼灸聚英》及歷朝太醫院刊勒 諸經穴名於石碑者,亦以各經分配各時,蓋相仍 於後世醫籍,而未究經典耳。考《靈》《素》。始知非軒岐 之本旨也。

張志聰曰:「曰肺曰脈者,乃有形之臟腑經脈;曰太 陰」者,無形之六氣也。血脈內生於臟腑,外合於六 氣,以脈氣分而論之,病在六氣者,見於人迎氣口, 病在氣而不在脈也;病在臟腑者,病在內而外見 於臟腑所主之尺寸也。合而論之,臟腑經脈,內合 五行,外合六氣,五六相得,而各有合也。故曰:「肺手 太陰之脈,概臟」腑經脈陰陽之氣而言也。此篇論 營血,營行脈中,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陰肝,腹 走手而手走頭,頭走足而足走腹,環轉無端,終而 復始。六臟之脈,屬臟絡腑,六腑之脈,屬腑絡臟,臟 腑相連,陰陽相貫,先為是動,後及所生,是動者,病 在三陰三陽之氣,而動見於人迎氣口,病在氣而 不在經,故曰:「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 取之。」謂陰陽之氣偏盛,淺刺絕皮,益深絕皮以瀉 陰陽之盛,致穀氣以補陰陽之虛,此取皮腠之氣 分,而不及於經也。如陰陽之氣,不盛不虛,而經脈 不和者,則當取之於經也。所生者,謂十二經脈,乃 臟腑之所生,臟腑之病,外見於經證也。夫是動者, 病因於外;所生「者病因於內。」凡病有因於外者,有 因於內者,有因於外而及於內者,有因於內而及 於外者,有外內之兼病者。本篇統論臟腑經氣,故 曰:「肺手太陰之脈。」曰是動,曰所生,治病者當隨其 所見之證,以別外內之因,又不必先為是動,後及 所生,而病證之畢具也。是動則病肺脹膨膨而喘, 欬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氣厥逆之 所致。」蓋三陰三陽之氣,各循於手足之經,氣逆於 外,而病見於內也;所生者,肺臟所生之病,而外見 於經證。夫「五行之氣,五臟所主,而六腑為之合,故 在臟則曰主肺、主脾、主心、主腎、主肝;在腑則曰主 津、主液、主氣主血、主骨、主筋。」此皆臟腑所生之病, 而外見於經證也。是主肺所生之病,故欬喘上氣, 渴而煩心。肺主氣而為水之生原,肺乃心之蓋也。 「胸滿、臑臂痛、掌中熱」,皆經脈所循之部而為病也。 氣之盛虛者,謂太陰之氣也。肺俞在肩背,因氣而 痛於俞,所謂氣傷痛也。溺色變者,氣虛而不化也。 夫三陰三陽之氣,本於陽明胃腑所生,從手陽明 之五里而散行於膚表,肺主氣而外主皮毛,是以 手太陰與手足陽明,論氣之盛虛,其餘諸經,略而 不論也。夫三陰三陽之氣,有因於本氣之盛虛,有 因於外感風寒,以致氣之盛者。故提於十二經之 首,曰「風寒汗出中風」,蓋以申明三陰三陽之氣在 表,而合於天之六氣也。為此是動,所生諸病,盛則 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出其鍼,以瀉其熱,寒則留 之,以俟鍼下熱也。艾名冰臺,舉冰向日,能於冰中 取火,故氣陷下者灸之,謂能起生陽之氣於陰中 也。如陰陽之氣,無有盛虛,而所生之經脈不調者, 則當取之於經矣。經者,肺手太陰之脈也。所謂氣 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 迎也。 尚御公曰:臟腑之氣候,見於手太陰之寸 關、尺,人迎、氣口,左右之寸口也。候法不同,各有分 別。故首提曰肺手太陰之脈,復曰氣有盛虛,曰人 迎、氣口,書不盡言,義已檃括,讀者當繹思之。 金 西銘曰:「《終始篇》云: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 尺寸也。」言人迎氣口,轉應於尺寸,是尺寸與人迎 氣口,各有分別。 張玉師曰。人迎氣口。以左右分 陰陽。臟腑之脈。以尺寸分陰陽。

肺臟形象之圖

肺臟形象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