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8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七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五十四

  黃帝靈樞經八經別篇第十一 經水篇第十二 經筋篇第十三

藝術典第七十四卷

醫部彙考五十四

《黃帝靈樞經八》

《經別篇第十一》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人之合於天道也,內有五臟, 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應六 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 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臟六腑之所以 應天道。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 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 所易,上之所難也。請問其離合出入奈何?」岐伯稽首 再拜曰:「明乎哉問也!此粗之所過,上之所息也,請卒 言之。」

馬蒔曰:「此《帝問十二經》之離合出入,而伯欲盡言之也。」

張志聰曰:「此論十二經脈,十五大絡之外,而又有經別也。五位,五方之定位。六律建陰陽者,建立六陰六陽,以合諸經。諸經者,十二經脈,十二大絡,十二經別也。六律分立陰陽,是以合天之十二月、十二節、十二時,合地之十二經水,人之十二經脈,此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也。夫六臟脈屬臟絡腑,六腑脈屬腑絡」 臟,此榮血之流行於十二經脈之中,然經脈之外,又有大絡,大絡之外又有經別,是以粗工為易,而上工之所難也。離合者,謂三陽之經,別離本經而合於三陰,三陰之經,別離本經而合於三陽,此即《繆刺篇》所當巨刺之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按:上章之所謂別者,言十二經脈之外而有別絡;此章之所謂別者,言十二經脈之外而又有別經。此人之所以生,此陰陽血氣,病之所以成,是動所生,及大絡之奇病,經別之移易,治之所以分,皮刺、經剌、繆刺、巨刺也。所生之經絡多岐,所成之病證各別,所治之刺法不同,故上工之所難也。尚御公曰:「五臟為」 陰,六腑為陽,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本篇以六腑應六律,以合陰陽諸經。蓋五臟內合六腑,六腑外合十二經脈,故曰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 。朱永年曰:「《五運行論》云:『在臟為肝,在體為筋,在臟為肺,在體為皮,是五臟之外,合於皮肉筋骨也。《本臟篇》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 腸。小腸者脈其應。是五臟內合六腑,六腑外合於皮肉筋骨也。蓋五臟六腑,雌雄相合。離合之道,通變無窮 。高士宗曰:人雖本天地所生。而統歸於天道。

足太陽之正,別入於膕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於 肛,屬於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出 於項,復屬於太陽,此為一經也。 足少陰之正,至膕 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出屬帶脈。直者 繫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此為一合。成以諸陰之 別。皆為正也。《椎》同。

馬蒔曰:「此言膀胱與腎經之為一合也。足太陽膀胱經,自有正經之脈,支別入於膕中央之委中穴,其一道下尻五寸,計承扶穴之處也。別絡之脈,入於肛門,內屬於膀胱,循脊膂當心而入散之直者,從膂即中膂、內俞、膀胱俞等穴,以上出於項後,至前睛明穴,乃屬於足太陽經。此為一經 足少陰腎經之正,由涌泉」 至內踝,下至於膕中,別走足太陽膀胱經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旁有腎俞穴,出連帶脈,直行者,上繫舌本,復出於項,合於足太陽膀胱經,此與《膀胱經》為一合也。有陽經必有陰經,成以諸陰經之別,皆為正經之合耳。

張志聰曰:「此足太陽與足少陰為一合也。正者,謂經脈之外,別有正經,非支絡也。足太陽之正,從經脈而別入於膕中。其一道者,經別之又分兩岐也。肛乃大腸之魄門,別入於肛者,別從肛門而入,屬於膀胱,散之腎,復循脊膂上行,當心而散。其直行者,從背膂上出於項,復屬於太陽之經脈,此為一經別也。蓋從經」 而別行,復屬於太陽經脈,故名經別,謂經脈之別經也 。足少陰之正,至膕中,別走於太陽之部分,而與太陽之正相合,上行至腎,當脊之十四椎處,外出而屬於帶脈。其直行者,從腎上繫舌本,復出於項,與太陽上出於項之經,正相合於項間,以為一合也。《陰陽離合論》曰:「陽予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