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八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六十六

  黃帝靈樞經二十通天篇第七十二 官能篇第七十三 論疾診尺篇第

  七十四

藝術典第八十六卷

醫部彙考六十六

《黃帝靈樞經二十》

《通天篇第七十二》

馬蒔曰:「《內》言人有五等,皆稟氣於天,故名篇。」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 陽人?」少師曰:「天地之閒,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 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 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 人,陰陽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 各不等。

馬蒔曰:「此舉五等之人而概言之,非徒有陰人、陽人而已也。」

張志聰曰:一陰一陽者,始生之兩儀,應陰陽和平之人也。太陰少陰,太陽少陽,應所生之四象也。人秉天地之氣,而生成此形氣,是以《陰陽二十五人篇》,論地之五行,以生此形,故論五音之形。此論人合天之陰陽四象,故篇名「通天」 ,而論人之態也。

黃帝曰:「其不等者,可得聞乎?」《少師》曰:「太陰之人,貪而 不仁,下齊湛湛,好內而惡出,心和而不發,不務於時, 動而後之,此太陰之人也。」好去聲下同內同納惡去聲

馬蒔曰:此即太陰之人而言之也。「下齊湛湛」 者,內存陰險,外假謙虛,貌似下抑整齊,湛然無私也。「好納而惡出」 者,有所得則喜,有所費則怒也。「心和而不發,不務於時,動而後之」 者,心似和氣,不即順應,而或有舉動,必己隨人後起,覘人利害以為趨避也。其深情厚貌,奸狡虛假之情如此。

趙庭霞曰:太陰之人,太偏於陰矣。其人陰險,故貪而不仁,陰內而陽外,故好內而惡出。湛湛,清潔貌。「下齊」 ,謙下整齊足恭之態也。心和而不發,陰柔之性也。「不務於時」 者,不通時務也。「動而後之」 者,見人之舉動,而後隨之,柔順之態也。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 害,見人有榮,乃反慍怒,心疾而無恩,此少陰之人也。

馬蒔曰:「此即少陰之人而言之也。小貪者,比太陰之人則小異耳。其心以賊害為主,則同於太陰之不仁也。人有所失,彼則喜之,若己有得也。人有所榮,彼則怒之,若己有失也。好傷人,好害人,其心忌嫉而無恩者如此。」

趙庭霞曰:「少陰之人,少偏於陰,故小貪。然陰險之性,局量褊淺,故常存賊害之心,利人之失,而忌人之得也。」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於 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無常 悔,此太陽之人也。處上聲

馬蒔曰:「此即太陽之人而言之也。『于于,無爭之意。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即孔子之所謂『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者是也。志發於四野』者,事不畏人知也。為事如常,為事止庸常也。自用者,愚而好自用也。」

趙庭霞曰:「于于」 ,自足貌。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大言不慚,無必為之志也。《志發於四野》者,放曠而肆志也。《舉措不顧是非》者,恣意妄行,顛倒從違也。「自用」 者,言不式古,行不遵先也。《雖敗而無常悔》者,陽剛而矯強也。陽在外,故偏陽之人好誇張於外,而無內之實行也。

少陽之人,諟諦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好為外 交而不內附,此少陽之人也。

馬蒔曰:此即少陽之人而言之也。諟諦者,凡事自審也;「好自貴」 者,妄自尊貴也。

趙庭霞曰:「《諟諦》好自貴」 者,好自審為貴也。「有小官則高」 者,妄為尊高也。「好外交而不內附」 者,陽性之外務也。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 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 「至治。」

馬蒔曰:此即陰陽和平之人而言之也。「《無為》懼懼欣欣」 者,不因物感而遽有喜怒也。「尊則謙謙」 者,位尊而愈自謙抑也。「譚而不治」 ,無為而治也。曰至治者,不治之治也。

趙庭霞曰:居處安靜者,恬惔虛無也。無為懼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