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虛則雖救之而不能勝。反受其所害矣。故《八正神明論》。又曰:「天忌不可不知」 者此也。

閔士先曰:「言用鍼之事,當合於天時也。夫鍼者,所以候氣,故當上視天光,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者,俟天之陽,以助人之氣也。『下司八正者,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也。虛實者,人氣之有盛衰也。得天之露者,清邪中上,陽中霧露之氣也。遇歲之虛者,逢年之虛,值月之空,失時之和,救而不能勝邪,則』」 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

乃言鍼意,「法於往古,驗於來今。觀於窈冥,通於無窮。 粗之所不見,良工之所貴。莫知其形,若神髣髴。」

馬蒔曰:此承上文而言,鍼意之妙,無形而至神者也。《八正神明論》: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沈,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觀於窈冥」 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沈,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窈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 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莫知其形,若神。《髣髴》。

邪氣之中人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 色,不知於其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 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 因敗其形。

馬蒔曰:「此言邪氣之微,而上工能蚤救之也。灑淅,惡寒貌。動形者,振動其形也。《八正神明論》曰:『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逄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虛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又《八正神明論》曰:「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上工論氣不論形,所以預取其氣而蚤救其萌芽,彼下工則反是矣。」 閔士先曰:「此言虛邪傷形,而正邪中氣也。虛邪者,虛鄉不正之邪風,如」 春時之風,從西方來,夏時之風,從北方來。蓋人秉地之五行而成此形,是以五方不正之氣,而傷人之形也。「正邪」 者,風寒暑濕燥火,天之正氣也。天有此六氣,而人亦有此六氣,是以正邪中氣者,同氣相感也。中於氣,故先見於色,不知於其身,若有若無,莫知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下工守其已成,救其已敗者,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是故工之用鍼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明於調 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瀉必用圓,切而轉 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 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 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 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 氣乃存。用鍼之要,無忘其神。遙同搖

馬蒔曰:此承上文而言,上工因氣以行補瀉之法,其要則在於守神也。《八正神明論》曰:「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 正本節之所謂明於調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也。瀉必用圓,補必用方。《八正神明論》:瀉必用方,補必用圓。岐伯曰:瀉必用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納鍼,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鍼,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鍼。故曰,瀉必用方,其氣而行焉,補必用圓,圓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營,復以吸排鍼也。故圓與方非鍼也。」 其言如此。此節之方圓,誤可知矣。方瀉之時,切而轉之,其氣乃行,即所謂方吸而轉鍼者是也。疾入而徐出之,邪氣乃出,即所謂方呼而徐引鍼者是也。又必搖大其穴,則邪氣之出者自速,此瀉法也。其補之之時,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手則引其樞,右手則推其膚,微旋而徐推其鍼,其鍼必端正安靜,堅心無懈,即所謂如待貴人,不知日暮,神無營於眾物者是也。正欲微留其鍼,候氣下而疾出之,即推其皮以蓋其外門,則真氣乃得存矣,此補法也。然補瀉雖殊,而用鍼之要,當無忘人之神,《八正神明論》曰:「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營衛血氣之盛衰。」 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

閔士先曰:「知氣之所在者,知病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明於調氣者,知氣之虛實而為補瀉,以疾徐之意而取之也。瀉必用圓者,圓活而轉之,其氣乃行也。疾內而徐出者,疾而徐則虛也。邪氣乃出,則實者虛矣。搖大其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