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之血與糟粕並下矣。飱泄。大腸虛而不能濟泌矣。此腸胃虛泄於下。中焦之汁不能榮於脈中。故脈小也。若手足溫者。得下焦之生氣。故泄易已。此言中焦水穀之精微。又藉下焦之生氣以合化。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 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 此陰陽之變也。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癉熱;春傷於風, 夏生飱泄腸澼;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 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重平聲

馬蒔曰:「此言陰陽有四時之變,而即四時之病以證之也。夫四時有變,以寒暑之相勝也。重陰則必變而為陽,故陰主寒,而寒甚則必熱,故曰寒生熱也。重陽則必變而為陰,故陽主熱,而熱甚則必寒,故曰熱生寒也。此乃陰陽之變也。試觀冬傷於寒,而至春變為癉熱之病,春傷於風,而至夏變為後泄腸澼之病,則」 寒生熱之義可見矣。夏傷於暑,而至秋變為痎瘧之病;秋傷於濕,而至冬變為咳嗽之病,則熱生寒之義可見矣。此雖四時之變,要亦四時之序為之也。

張志聰曰:此言人之陰陽血氣,應四時之寒暑往來,而有寒熱陰陽之變。蓋變化者,陰陽之道也。《邵子》曰:「少不變而老變」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甚則熱,熱甚則寒也。復申明陰陽寒熱之變。冬傷於寒,春生癉熱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時,人之陽氣外出,寒隨氣而化熱,故春發為癉熱之病。夏傷於暑,秋生痎瘧者,暑氣藏於募原,至秋時人之陰氣外出,邪隨氣而發為痎瘧。痎瘧者,陰瘧也。此寒暑之伏邪,隨人氣之外內出入也。夫天之寒邪,化為癉熱;天之暑邪,化為陰瘧,此天之陰陽,又隨人氣之變化也。夫陽者天氣也,主上;陰者,地氣也,主下。風乃天之陽邪,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濕乃地之陰邪,故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陽病者,上行極而下,是以春傷於風,夏生飱泄。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是以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此天地之陰陽,又隨四時之上下升降也 。趙庭霞曰:「人之陰陽出入,隨四時之寒暑往來,故曰四時之變,寒暑之勝,至於陰陽寒熱之變,有因於天氣者,有因於人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