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之氣不通。瀉於肌腠而津液不化矣。濟泌之汁不得滲於膀胱。而下焦脹矣。水溢於下。則上逆而為水脹矣。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五閱五使篇第三十七》

馬蒔曰:內有《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為五臟之使也,故名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予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 氣者,五臟之使也,五時之副也。願聞其五使當安出?」 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黃帝曰:「願聞其所出,令 可為常。」岐伯曰:「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 以應五時,各如其臟,經氣入臟,必當治裏。」見音現更平聲

馬蒔曰:「此言五官,為五臟之外閱,五色尤驗於明堂也。刺法有五官,如下文『鼻為肺之官、目為肝之官、口脣為脾之官、舌為心之官、耳為腎之官者是也。此五官者,可五閱,以觀青黃赤白黑五氣,正以五氣者,乃五臟之所使,如肝青、心赤、脾黃、肺白、腎黑是也。又五時之所別,如春肝、夏心、至陰脾、秋肺、冬腎是也。但五』」 氣所出。可以常驗。五臟者。正以脈雖出於氣口。而五色必見於明堂。其五色迭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惟外經邪氣入臟。必當從裏以治之。蓋由外固可以知內。而病在於裏。不得以治外也。

莫仲超曰:「此章論五臟之氣,外見於五色,上通於五竅,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臟,此從內而應於外也。如從外而內,是當皮而絡,絡而脈,脈而經,經而臟,故曰:『經氣入臟,必當治裏』。」 夫色見於皮膚,五臟之氣見於色者,蓋亦從經脈而出於皮膚,故曰「五脈安出?五色安見 ?」 楊元如曰:「色氣應天,經脈應地,五臟者在」 地五行之所生也,而色見於面,此五行之氣,上呈於天也。從內而外者,由臟而經脈皮膚,應地氣之上騰於天;從外而內者,由皮膚經脈而臟,應天氣之下降於地。升降出入,環轉無端,故曰:「經氣入臟,必當治裏。」

帝曰:「善。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辯,闕庭 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藩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 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刺之必 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以鍼。」中去 聲

《馬蒔》曰:「此言五色雖決於明堂,而凡諸部博大者,壽必高,而病易已也。帝以五色獨決於明堂為疑,伯言五官在外,曉然可辯。其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即兩眉之間也。庭者,額中也,即首面也。顏也。必開而張,乃立明堂以閱之,明堂者,鼻也。其明堂廣大而為蕃為蔽者,又見於外。蓋頰側謂之蕃耳,門謂之蔽耳」 ,四周之壁既方,地角之基又高,引垂向外,五色又順,平博廣大,壽當中百歲也。設有病時,見此五色,則刺之,而病必已,蓋如是之人,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之以鍼而刺之也。莫仲超曰:「此論五臟之氣,應土基之博厚也。闕庭,天庭也。明堂,王者聽政之堂,猶天闕在上,王宮在下也。藩蔽者,頰側耳」 門之間,猶明堂之藩屏也。「方壁高基」 者,四方之牆壁堅固,地基高厚也。「引垂居外」 者,邊陲在外,為中土保障也。此土基之平博廣大,以配五色之潤澤高明,如是者,天地交而二氣亨,壽必中百歲而去。

黃帝曰:「願聞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 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 也。

馬蒔曰:「此言五官之所在也。肺在內而鼻為之竅,所以司吸呼也,故為肺之官。肝在內而目為之竅,所以別五色也,故為肝之官。脾在內而口脣為之竅,所以納五穀也,故為脾之官。心在內而舌為之竅,所以辯五味也,故為心之官。腎在內而耳為之竅,所以聽五聲也,故為腎之官。」

張志聰曰:「官」 之為言司也,所以聞五臭,別五色,受五穀,知五味,聽五音,乃五臟之氣,外應於五竅,而五竅之各有所司也。

黃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 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脣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 腎病者,顴與顏黑。」卷上聲

馬蒔曰:此言五官,可以候五臟之病也。鼻為肺之官,故「肺病者當病喘息,其鼻乃張也。」 目為肝之官,「故肝病者其目眥必青。」 「脣為脾之官,故脾病者其脣必黃也。舌為心之官,故心病者其舌必卷而短,顴亦必赤也。耳為腎之官,故腎病者顴與顏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