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八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六十

  黃帝靈樞經十四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陰陽清濁篇第四十 陰陽繫日

  月論篇第四十一 病傳篇第四十二 淫邪發夢篇第四十三

藝術典第八十卷

醫部彙考六十

《黃帝靈樞經十四》

《血絡論篇第三十九》

馬蒔曰:《內論》「邪在血絡,及刺法異應,故名篇。」

黃帝曰: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岐伯曰:「血絡是也。」 黃帝曰:「刺血絡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 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發鍼而腫 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發鍼而 面色不變而煩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搖者,何也? 願聞其故。」岐伯曰:「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 氣則仆。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 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新飲, 而液滲於絡,而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其 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於陽,其氣因 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陰陽之氣,其新 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裏相離,故 脫色而蒼蒼然。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悗者,刺絡 而虛經。虛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悶。陰陽相得而 合為痹者,此為內溢於經,外注於絡,如是者,陰陽俱 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馬蒔曰:「此詳言刺血絡而其應異者之義也。奇邪,不正之邪也。奇邪不在於經,故在於血絡也。然有刺血絡而仆者,何也?正以脈有氣盛而血虛者,必瀉其氣,以補其血,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也。又有刺血絡而血出漂射者,何也?正以血氣俱盛而內焉,陰氣多者,其血必滑,故刺之則射也。又有刺血絡而血出甚」 少,且黑色而濁者,何也?正以陽氣蓄積,久留不瀉,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也。又有刺血絡而血出,內有半清汁者,何也?正以新飲之際,而液滲血絡,未得合和於血,故血出而半為汁也。又有刺血絡而發鍼乃腫者,何也?正以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於陽分,其氣聚於血絡之中,故刺之時,血尚未出,而氣乃先行,所以發鍼而腫也。又有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然,似有脫色者,何也?正以榮衛二氣,暫時相得,尚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裏相離,故其色脫而蒼蒼然也。又有刺血絡而血出多,色不變然,內焉煩悶者,何也?正以刺絡而經虛,其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悗也。又有刺血絡,出血已多,而其身不動搖者,何也?正以榮衛相得,合成痹病者,此其邪氣內溢於經,外注於絡,則陰陽俱以邪氣而有餘,雖血多出而弗能虛,所以不至動搖也。

張志聰曰:此承上章少陰之大絡,而復統論其臟腑之十二絡焉。《玉版論》曰:「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血氣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氣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夫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是水穀所生之血氣,榮行於脈「中者也。水穀之精氣,從胃之大絡,注於臟腑之經隧,通於孫絡,出於皮膚,以溫肌肉,此水穀所生之氣血,散於脈外者也。夫大絡與經脈繆處,故奇邪而不在經者,血絡是也。上篇論五臟六腑之血氣,少陰腎臟之精氣,從衝脈而出於皮膚」 ;此篇論胃腑所生之血氣,從臟腑之大絡,而出於皮膚也。血絡者,外之絡脈。孫絡見於皮膚之間,血氣有所留積,則失其外內出入之機矣。夫經脈之血氣,皮膚之氣血,皆出於胃腑水穀之精,而分走其道,所當和平者也。若經脈之脈氣盛,而皮膚之血氣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矣。蓋三陽之氣,主於皮膚肌腠之間。血虛則脫氣者,血為氣之守也。如《陰陽應象論》曰:「陰在內,陽之守」 是也。夫經脈皮膚之間,皆有此血氣,而有陰陽之分焉。經脈為陰,皮膚為陽,俱盛者,經脈外內之血氣俱盛也。如脈中之陰氣多者,其血滑,故刺之則射。如皮膚之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也。絡脈之血,由水穀之津液所化,津液注於皮膚肌腠滲於孫絡,與血和合而化赤者也。《癰疽章》曰:「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赤而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 蓋水穀入胃,其津液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復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