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病而後泄者,因病而致飧泄也。當先治其本病,而泄自止矣。脾所生病者,上走心為噫。先中滿而後煩心者,脾病上逆于心也,故當治其本病。夫人之臟腑形骸,經脈血氣,皆本于脾胃之所生。上節論天之客氣,與人之陰陽,外內交感而為病,此論人之本氣為病,又當以脾胃為根本也。所謂先病先逆,先寒先熱,先泄,中滿之為病,有客氣而有同氣者也。客氣者,天之六氣也。同氣者,吾身中亦有此六氣,與天氣之相同也。有客氣之為病者,有本氣之為病者,皆傷人之正氣,傷則氣不化而二便不利矣。故「大小便不利者,治其標;大小便利者,治其本。」 蓋客氣之病,從外而內;本氣之病,從內而外。大小便不利者,病氣皆入于內,故當治其標而從下解。大小便利者,病氣皆在于外,故當治其外之本病。《六微旨論》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陽明之上,燥氣治之;太陽之上,寒氣治之;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少陰之上,熱氣治之;太陰之上,濕氣治之。」 所謂本也。本之下,氣之標也。蓋以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為本,以三陰三陽六氣為標。有餘者,邪氣之有餘,不足者,正氣之不足。故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風寒暑濕之本氣,而後調其三陰三陽之標,謂當先散其邪,而後調其正氣。如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當先調其陰陽,而後治其本氣。此標本邪正虛實之治要也。再當謹察其間甚,以意調之。間者,邪正虛實之相間,故當并行其治。蓋以散邪之中,兼補其正,補正之內,兼散其邪。甚者謂邪氣獨盛,或正氣獨虛,又當獨行其治。如邪氣甚者,獨瀉其邪;正虛甚者,獨補其正,此補瀉間甚之要法也。如先大小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當治其二便之本病,又無論其邪正之間甚矣。

《雜病篇第二十六》

馬蒔曰:「《內論》雜病不一,故名篇。」

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強,取足。」

太陽膕中血絡厥,胸滿面腫,脣漯漯然,暴言難甚。

則不能言。取足陽明。 「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 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厥而腹《響響》然。」多寒氣。腹中 便溲難。取足太陰。音谷。

馬蒔曰:「此言刺厥病諸證之法也。厥逆為病,挾脊而痛,至于其頂,頭則昬沉而不能舉,目則䀮䀮然而不明,腰脊皆強而不能屈伸,此乃足太陽膀胱有邪也,當取其膕中之穴,曰委中者,以去其血絡也 。厥逆為病,胸滿面腫,其脣則漯漯然而有涎出唾下之意,猝暴難言,甚則全不能言,此乃足陽明胃經有邪也,當取胃經之穴以刺之 。」「厥逆為病,其氣上走于喉而不能言,手足皆冷,大便不利,當取足少陰腎經之穴以刺之 。厥逆為病,腹中響響然而氣善走布,且多有寒氣」,又「然而有聲,大小便甚難,當取足太陰脾經之穴以刺之。」張志聰曰:「此論客氣厥逆于經,而為雜病也。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挾脊扺腰中。太陽之氣,主于膚表,客氣始傷太陽,則經氣厥逆,而為頭目項脊之病,故當取足太陽膕中血絡以瀉其邪。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頞中,挾」口環脣,循喉嚨,入缺盆,下膈。《本經》曰:「中于面,則下陽明。」蓋中于面之皮膚則面腫,下于陽明之經,則為胸滿、脣漯漯諸證。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陽明之脈循喉嚨,逆則氣機不利,故暴難言,甚則不能言也。當取足陽明之經以瀉其邪。足少陰腎脈,循喉嚨,挾舌本,厥氣上逆于喉,故不能言。腎為生氣之原,氣逆故手足清;腎開竅于二陰,故大便不利。當取足少陰以通其逆氣。腹乃脾土之郛廓,氣厥于內,故腹響響然。太陰濕土主氣,為陰中之至陰,故寒氣多而。然。如水濕之聲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故溲便難。取足太陰以散厥逆。

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馬蒔曰:「此言刺嗌乾口熱之法也。嗌咽乾燥,口中甚熱,其津液如膠之稠,當取足少陰腎經之穴以補之,水王則火衰也。」

張志聰曰:夫所謂厥者,有病在下,而氣厥于下者,有病在下,而厥氣上逆者,如上節之厥氣走喉而不能言,乃少陰之氣上逆于喉也。此邪病少陰之氣,而氣厥于下也。蓋心腎水火之氣,上下時交,少陰之氣,厥逆于下,而不上交于心,則火熱甚而嗌乾,口中熱如膠矣。取足少陰,以散逆氣而通水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