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本臟篇第四十七》

馬蒔曰:「《內推》本臟腑吉凶善惡,故名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 于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 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 開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 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 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 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 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穀,風痹不作,經脈通利, 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 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此 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 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無 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窘 乎哉問也!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運四時,化 五節者也。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 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凡此二十五者 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

馬蒔曰:「此詳言人之易感于邪者,以臟腑之有善惡吉凶也。善惡以體言,吉凶以病言,下文正詳言之。」

張志聰曰:「上篇論在外之皮膚肌腠,因剛柔厚薄而生病,此篇論在內之五臟六腑,有大小高下,偏正厚薄之不同,亦因形而生病也。夫營衛血氣,臟腑之所生也。脈肉筋骨,臟腑之外合也。精神魂魄,五臟之所藏也;水穀津液,六腑之所化也。是以血氣神志和調,則五臟不受邪,而形體得安。然又有因于臟腑之形」 質,而能長壽不衰,雖犯風雨寒暑,邪不能害者。有外不離屏蔽室內,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者。此緣臟腑有大小厚薄之不同,致有善惡凶吉之變異。蓋五臟六腑,本于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氣,而成此形,故宜中正堅厚,以參副天地陰陽之正氣。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 傷于邪。心高則滿于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 則臟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 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 持不一,無守司也。

馬蒔曰:「此言心有善惡吉凶也。心之小者則安,外邪弗能傷也,但內有所憂,則易傷耳。蓋心小者必多憂,所以憂易傷之也。若心大則憂不能傷,而外邪反易傷之矣。若心之高者,則心上之為肺,當滿于肺中,肺與心相著,乃多煩悶,而心竅不通,必為健忘,及難以善言開之也。若心下則易傷于寒,及易以言恐之矣。」 若心之堅者,則臟安守固,凡外邪不能入,內憂不能恐。若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多內傷之病矣。若心之端正者,則和利難傷,凡外邪人言皆不能傷。若心偏傾,則其人操守不一,無所守司。由此觀之,則心宜不大不小,不高不下,堅而不脆,正而不偏,斯謂之善也,而可以免凶病矣。下文肺肝脾腎,亦猶是耳。

張志聰曰:心小則神氣收藏,故邪弗能害;心小故易傷以憂也。心大則神旺而憂不能傷,大則神氣外弛,故易傷于邪也。肺者心之蓋,故心高則滿于肺中,在心主言,在肺主聲,滿則心肺之竅閉塞,故悶而善忘,難開以言也。《經》云:「心部于表,故心下則臟外易傷于寒,心卑下,故易恐以言也。」 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按:《邪氣臟腑篇》:「五臟脈微小為消癉。」 蓋五臟主藏精者也。五臟脆弱,則津液微薄,故皆成消癉。心正則精神和利,而邪病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 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欬;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 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 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馬蒔曰:「此言肺有善惡吉凶也。肺之高者,則病上氣。」肩而息,及為欬嗽。消癉者,消渴而癉熱也。張志聰曰:「肺主通調水道,故小則少飲,大則多飲。肺居胸中,開竅于喉,以司呼吸,故小則不病喘喝,大則善病胸痹喉痹。」肺主氣,故高則上氣息肩而欬也。賁乃胃脘之賁門,在胃之上口,下則肺居賁間,而胃脘迫肺,血脈不通,故脅下痛。脅下乃肺脈所出之雲門,中府處也。肺堅則氣不上逆而欬;肺脆則苦病消癉,而肺易傷也。肺藏氣,氣舍魄。肺端正則神志和利,邪不能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痛;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 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 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臟安,難 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