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門在內者,從肝別貫膈,故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脣者,脾高;脣下縱 者,脾下。脣堅者,脾堅;脣大而不堅者,脾脆。脣上下好 者,脾端正;脣偏舉者,脾偏傾也。

馬蒔曰:「此言欲知脾之善惡吉凶,當驗之色理與脣也。」

《倪沖之》曰:「脣者脾之候,故視脣之好惡,以知脾臟之吉凶。」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 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 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好去聲

《馬蒔》曰:「此言欲知腎之善惡吉凶,當驗之色理與耳也。」

倪沖之曰:「耳者腎之候,故視耳之好惡,以知腎臟高下偏正。」

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馬蒔》曰:「此結言上文二十五異者,神志能持則安,減則不免於病也。」

帝曰:「善。然非余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 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 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惕之恐, 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五臟六腑,邪 之舍也,請言其故。五臟皆小者,少病苦焦心,大愁憂; 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 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 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 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覆言語也。

馬蒔曰:「此言人有病有不病者,以五臟之有善惡吉凶也。」

倪沖之曰:「此總結五臟之形不同,而情志亦有別也。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志意者也。故小則血氣收藏而少病,小則神志畏怯,故苦焦心,大憂愁也。五臟皆大者,神志充足,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此皆因形而情志隨之也。和於中則著於外,故得人心。善。盜者,貪」 取之小人,語言反覆,不可以為平正人也。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 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 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 腠理毫毛其應。」

馬蒔曰:「此言五臟與六腑相合,而亦有知六腑之法也。腎合三焦者,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也。」 倪沖之曰:「五臟為陰,六腑為陽,臟腑雌雄相合,五臟內合六腑,六腑外應於形身,陰內而陽外也。故視其外合之皮、脈肉、筋骨,則知六腑之厚薄長短矣。腎將兩臟,一合三焦,一合膀胱。」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 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裏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 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馬蒔》曰:「此言欲知大腸,當驗之皮也。」

倪沖之曰:「五臟內合六腑,外應於皮脈肉筋骨。是以肺應皮而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臟腑之形氣,外內交相輸應者也。」

《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 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 而脈沖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 腸結。

馬蒔曰:「此言欲知小腸當驗之脈,而脈又當驗之於皮也。」

張志聰曰:《邪氣臟腑篇》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 ,皮脈之相應也。故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

脾應肉,肉䐃堅大者胃厚;《肉䐃》麼者胃薄。肉䐃小而 麼者胃不堅;肉䐃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約不 利;肉䐃不堅者胃緩。肉䐃無小裹累者胃急。《肉䐃》多 少裹累者胃結,胃結者上《脘約》不利也。䐃音窘稱去聲

馬蒔曰:此言欲知胃者,當驗之肉䐃也。倪沖之曰:䐃,肥脂也;麼,亦小也。約,約束也。胃有上脘、中脘、下脘。故胃下則下脘約不利,結則上脘約不利也。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 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 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馬蒔》曰:「此言欲知膽者,當驗之爪也。」

《朱永年》曰:「爪者筋之餘,故肝應爪。視爪之好惡,以知膽之厚薄緩急也。五臟六腑皆取決於膽,故秉五臟五行之氣色 。」 《莫子瑜》曰:「膽屬甲子,主天干地支之首,故備五行之色。」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 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