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 焦膀胱結也。

馬蒔曰:「此言欲知三焦膀胱者,當驗之皮毫腠理也。三焦為右腎之腑,膀胱為左腎之腑,觀三焦有厚薄緩急直結則分明有形者也。後世《難經》以為有名無形者,蓋未考此故耳。若營衛生會篇之三焦,則居於前者,果有名而無形也。」

倪沖之曰:太陽之氣主皮毛,三焦之氣通腠理,是以視皮膚腠理之厚薄,則內應於三焦膀胱矣。又津液隨三焦之氣,以溫肌肉,充皮膚,三焦者,少陽之氣也。《本經》云:「熏膚充身澤毛是謂氣」 ,是以皮毛皆應於三焦膀胱。

《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 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馬蒔》曰:「此言視其外之所應,而可以知內之所病也。」

倪沖之曰:「六腑內合五臟,外應於皮肉筋骨,故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其所病矣。」 蓋六腑之厚薄緩急大小而為病者,與五臟之相同也。

《禁服篇第四十八》

馬蒔曰:服,事也。脈有關格,宜用灸刺藥法,故名篇。

雷公問於黃帝曰:「細子得受業,通於《九鍼六十篇》,旦 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弗置,未盡 解於意矣。外揣言渾束為一,未知所謂也。夫大則無 外,小則無內,大小無極,高下無度,束之奈何?士之才 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強於學。若 細子,細子恐其散於後世,絕於子孫。敢問約之奈何?」 黃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 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 起曰:「請聞命於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 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黃帝乃與俱入齋室,割臂歃血。 黃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敢有背此言者,反 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黃帝乃左握其手,右 授其書,曰:「慎之慎之!吾為子言之。凡刺之理,經脈為 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臟,外刺六腑,審察衛 氣,為百病母,調其虛實,虛實乃止,瀉其血絡,血盡不 殆矣。」

馬蒔曰:「此言凡刺之理,當有渾束為一之妙,不過以經脈為始而已,不惟用鍼,用藥亦然。編者所以貫簡,故近則編絕,久則簡垢,外揣前卷篇名也。帝嘗謂九鍼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而欲渾束為一,伯乃以至明為要進之。今雷公述而問之,亦欲得渾束為一之」 方耳。帝念其齋宿之誠,遂行割臂歃血之盟,乃以書而授之曰:「凡刺之理,其要道在於經脈為始而已。經脈者,《本經》第十篇名,乃十二脈經氣運行之經隧也。運其所行,分其度量,五臟為裏,故內刺五臟;六腑為表,故外刺六腑。彼營氣者,陰氣也,既隨宗氣以行運於經隧之中;惟衛氣者,陽氣也,乃自」 行於皮膚分肉之間,故必審察衛氣,實為百病之母也。其百病有虛有實,即《人迎》寸口脈以知之,而正氣之虛則補,邪氣之實則瀉,則虛者實,實者虛,而虛實自止矣。又血絡者,病之可見者也,從而瀉之,庶血去盡而病不殆矣。

張志聰曰:夫氣合於天,形合於地,血合於水。《外揣篇》論九鍼之道,渾束為一,而合於天道,故篇名《外揣》,言天道之運行於外,司外可以揣內也。此篇以氣血約而為一,候,其人迎氣口,外可以知六氣,內可以驗其臟腑之病。蓋經脈本於臟腑之所生,而合於六氣也。故曰: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臟,外刺六腑,審察衛氣,為百病母。」 謂「邪之中人,必先始於皮毛氣分,而入於絡脈,從經脈而入於臟腑,故瀉其血絡,血盡不殆。」 蓋絡脈絡於皮膚之間,乃氣血之交會,故視其血絡,盡瀉其血,則邪病不致傳溜於經脈臟腑,而成危殆之證矣。虛實者,血氣之虛實也。蓋邪在氣,則氣實而血虛,陷於脈中。則血實而氣虛,故必審察其本末以調之。夫血脈者,上帝之所貴,先師之所禁也。藏之《金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故帝與歃血立盟,而後乃傳方篇名「禁服」 者。誡其佩服而禁其輕洩也。

雷公曰:「此皆細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約也。」黃帝曰: 「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