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9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八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六十三

  黃帝靈樞經十七逆順篇第五十五 五味篇第五十六 水脹篇第五十

  七 賊風篇第五十八 衛氣失常篇第五十九 玉版篇第六十 五禁篇第六十一 動

  輸篇第六十二

藝術典第八十三卷

醫部彙考六十三

《黃帝靈樞經十七》

《逆順篇第五十五》

馬蒔曰:「論氣有逆順,用鍼順治,不可逆治,故名篇。」

黃帝問于伯高曰:「余聞氣有逆順,脈有盛衰,刺有大 約,可得聞乎?」伯高曰:「氣之逆順者,所以應天地陰陽 四時五行也;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 不足也。刺之大約者,必明知病之可刺,與其未可刺, 與其已不可刺也。」

馬蒔曰:「此言刺有逆順,脈有盛衰,刺有大約也。與其已不可刺者,言病既已,而不必刺也。」

余伯榮曰:「此論病氣亦隨血氣出入皮膚,經脈外內,而刺之有法也。氣有逆順者,謂經脈外內之氣,交相逆順而行,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升降出入。脈有盛衰者,謂經脈外內之血氣有出入,是以有虛實,有有餘不足刺之。大約必明知病之方來之可刺,與方盛之未可刺,與已過之不可刺也。」

黃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無迎逢逢之氣,無 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 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黃帝曰:「候其可 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 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 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 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此之謂也。逢音彭

馬蒔曰:「此承上文而言,病有不可刺之義。自上工至下工,有此四等,正見不可刺而刺者之為下工也。逢逢之氣,勢來迫而甚盛者也;堂堂之陣,陣方整而甚眾者也。故無迎者,當避其來銳耳;無擊者,當擊其惰歸耳。熇熇者,熱之甚盛也;漉漉者,汗之甚多也;渾渾者,脈之未清也。此皆邪盛之時,病勢與脈氣相逆,所以皆不可刺也。上工方病之未生而刺之,其次則雖生而未盛亦刺之,其次則雖盛而已衰亦刺之。惟邪氣方襲,或病形正盛,或病勢脈氣相逆,皆不可刺者也。不可刺而刺之,是之謂下工耳。」 按此篇與《瘧論》皆言邪氣甚盛,發為甚寒甚熱之際,不可輕刺,正以病勢與脈氣相逆。然則用藥者,亦當先用藥于寒熱未至之先,不分外感內傷之寒熱,皆當如此。若邪氣方盛而用藥,則寒藥反助其寒,熱藥反助其熱,不能解病而適以增病矣。或止知常山止瘧等藥,用露宿早服,而其餘後時而用者誤矣。愚用藥必于邪已衰未盛之時,每獲效為甚速。

張志聰曰:此言刺法,有如兵法,當避其來銳,擊其惰歸,而為刺之。大約熇熇之熱,熱盛于皮膚也;漉漉之汗,邪盛在肌腠也;渾渾之脈,邪入于經脈也。病與脈相逆者,真邪相攻也。《離合真邪論》曰:「夫邪去絡,入于經也,舍于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無逢其衝而瀉之。」 知機之道,不可掛以髮。蓋邪之方盛不可迎,邪之已往不可追,俟其來去之時,如發機之速,不可差之毫髮者也。刺其未生者,未生于脈中也。未盛者,邪來之未盛;已衰者,邪去之已衰。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 謂邪氣方盛,則真氣大虛,故勿敢瀉邪,以傷正氣,刺其已衰,事必大昌。《上工》治未病者,未「病于脈中也。蓋傳溜于血脈,則有入腑干臟之患矣 。」 余伯榮曰:「按此篇重在氣之逆順。夫天道右遷,地道左轉,四時之氣,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升降出入于天地之外內者也。五臟者,生長化收藏之氣,此皆陰陽相貫,環轉無端。夫人皮以應天,肌肉應地,血脈應地之經水。氣之逆順,謂氣之環轉」 于經脈皮膚之外內,交相逆順而行,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氣。是以下工刺其方襲者,謂病之方襲于脈中也。「與其形之盛」 者,謂病之盛于皮腠,而為熇熇之熱,漉漉之汗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 者,謂病邪始入于脈也。蓋脈氣之出于皮膚,從經而脈,脈而絡,絡而孫,孫絡絕而後出于氣街;邪之入于經脈,去皮膚而入于絡,去絡而入于經,是以病與脈之相逆也。夫邪去絡入于經也,如涌波之起,時來時去,無有常在。其病氣已衰,則順脈而行矣。故曰:「刺其已衰,事必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