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寸口洪。主胸膈煩熱。關洪主胃熱口乾。尺中洪主大小便血。三部洪。三焦俱熱。

《問八裏》

《八裏》,陰也,陰數耦。

微, 若有若無,極細而輭。

微則為虛。寸口微。為陽不足。陽微則惡寒。陰微則下利。

「沉」 「舉之不足,按之有餘。」

「沉為在裏。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然沉而遲者。乃陰證也。宜溫之。沉而數者。有熱也。宜下之。」

緩。 去來亦遲。小駛於遲。

緩則為虛。太陽病。其脈緩者。為傷風。惟脾得之。即是本形。

濇 細而遲。往來難。時一止。

濇則少血。寸口濇,少氣上焦冷。關上濇,胃冷脾痛。尺中濇,小便數,小腹冷。三部俱濇,腹中氣結。王冰曰:陽有餘則血少,故脈濇也。又曰:濇者陽氣有餘。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

《遲 呼吸三至》,去來極遲。

遲則為寒。寸口遲則上焦冷。關上遲。胃冷不欲食。吞酸吐水。尺中遲。小便多并白濁。

伏, 極重按之,指著骨乃得。

伏主物聚,寸口伏胸中逆氣,關上伏有水氣溏泄,尺中伏水穀不化。大抵關前得之多為熱,關後得之多為冷,關中得之陰陽結,或冷或熱不定,當以餘證參之。

《濡》 按之似無,舉之全無力。

形與緩濇遲脈雖稍殊。其為冷證皆一也。

弱 極輭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

弱為虛。寸口弱,陽氣虛,汗自出。關弱無胃氣,胃中有熱。脈弱為虛。熱病作,不可大攻,熱去寒起。尺中弱,氣少發熱也。

《問結脈促脈代脈》

結者陰也,陰盛則結。脈來緩,時一止復來曰結,主胸 滿煩躁。促者,陽也,陽盛則促。脈來數,時一止復來曰 促,主積聚氣痞,憂思所成。大抵結促之脈,雖時一止, 為病脈,非死脈也。惟代脈者,真死矣。往來緩動而中 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也。代者死也。仲景傷 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崔紫虛四言舉要》

《脈訣》

「脈,乃血派 氣血之先, 血之隧道, 氣息應焉, 其象法地, 血之府也, 心之合也, 皮之部也, 資始於腎, 資生於胃。 陽中之陰, 本乎榮衛, 榮者陰血, 衛者陽氣, 榮行脈中, 衛在脈外, 脈不自行, 隨氣而至, 氣動脈應, 陰陽之誼, 氣如橐籥, 血如波瀾, 血脈氣息, 上下循環, 十二經中, 皆有動脈, 惟手太陰 寸口取決。」 此經屬肺, 上系吭嗌, 「脈之大會, 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 四至為息, 日夜一萬 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 脈行六寸, 日夜八百, 十丈為準。」 初持脈時, 令仰其掌, 掌後高骨, 是謂關上, 關前為陽, 關後為陰, 陽寸陰尺, 先後推尋, 心肝居左, 肺脾居右, 腎與命門, 居兩尺部。 魂魄穀神, 皆見寸口。 左主司官, 右主司腑, 左大順男, 右大順女, 本命扶命, 男左女右。 關前一分, 人命之主。 左為人迎, 右為氣口, 神門、決斷, 兩在關後。 人無二脈, 病死不愈。 男女脈同, 惟尺則異。 陽弱陰盛, 反此病至。 脈有七診, 曰:「浮、中、沉, 上下左右, 消息求尋。」 又有九候, 舉按輕重。 三部浮沉, 各候五動。 寸候胸上, 關候膈下, 尺候於臍, 下至跟踝, 左脈候左, 右脈候右, 病隨所在, 不病者否。 浮為心肺, 沉為腎肝, 脾胃中州, 浮沉之間, 心脈之浮, 浮大而散 ;肺脈之浮, 浮濇而短; 肝脈之沉, 沉而弦長 ;腎脈之沉, 沉實而濡。 脾胃屬土, 脈宜和緩, 命為相火, 左寸同斷。 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 四季和緩, 是謂平脈。 太過實強, 病生於外 ;不及虛微, 病生於內。 春得秋脈, 死在金日。 五臟准此 推之,不失 四時百病, 胃氣為本。 脈貴有神, 不可不審。 調停自氣, 呼吸定息。 四至五至, 平和之則。 三至為遲, 遲則為冷。 六至為數, 數即熱證。 轉遲轉冷, 轉數轉熱。 遲數既明, 浮沉當別。 浮沉遲數, 辯內外因。 外因於天, 內因於人。 天有陰陽, 風雨晦暝, 人喜怒憂 思悲恐驚。 外因之浮, 則為表證, 沉裏遲陰, 數則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