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2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九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七十九

  脈法九

  滑壽診家樞要脈之經常 左右手配臟腑部位 五臟平脈 四時平脈

  呼吸浮沈定五臟脈 指下輕重以定五臟 三部九候所主 持脈 脈貴有神 脈陰陽

  類成

  陶九成輟耕錄論脈

  李杲十書辯脈 論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論持手訣消息法 三部所主臟腑病

  論 相合脈經 虛實 問兩手寸關弦疾脾弱火勝木旺土虧金爍當作何治 脈當有神

   察色脈以定吉凶 大則病進 辨脈浮所主病不同 三部脈治宜

  朱震亨心法脈肖天地 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診脈雜說 濇弦脈

  格致餘論脈大必病進論 左大順男右大順女論

  齊德之外科精義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 論三部脈所主證候 論三部

  脈所主雜病法訣

  危亦林得效方十怪脈

藝術典第九十九卷

醫部彙考七十九

脈法九

《元滑壽診家樞要》

《脈之經常》

「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 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 則脈治。」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人脈急,性緩人 脈緩。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 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

《左右手配臟腑部位》

左寸。心小腸脈所出。左關。肝膽脈所出。左尺。腎膀胱 脈所出。命門與腎脈通

右寸。肺大腸脈所出。右關。脾胃脈所出。右尺。三焦。心 包絡脈所出。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濇而短,肝脈弦而長,脾脈緩 而大,腎脈沈而輭滑。 心合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 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乂 稍加力,脈道闊輭者為散。」 「肺合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 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濇;又 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肝合筋,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 至筋而脈道如箏弦相似,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 按至肌肉,如微風輕颭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 道敦實者為大。

腎合骨,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 為沈;次重以按之,脈道無力者為軟;舉指來疾流行 者為滑。

凡此五臟之平脈,要須平素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曰:「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

《四時平脈》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長夏四季脈遲緩。

《呼吸浮沈定五臟脈》

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其脈 在中。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濇者肺,腎肝 俱沈,牢而長者肝,濡而來實者腎。脾為中州,其脈在 中。

《指下輕重以定五臟》

即前所謂「三菽」、「六菽」之重也。

《三部丸候所主》

寸為陽,為上部,主頭項以下至心胸之分也。關為陰 陽之中,為中部,主臍腹肚脅之中也。尺為陰,為下部, 主腰足脛股之分。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又各有浮中 沈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主皮膚,候表及腑;中 主肌肉,以候胃氣;沈至筋骨,候裏及臟也。

《持脈》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 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 中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後自寸關至尺, 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 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 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臟腑平脈,然後及於 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 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沈。胃脈謂中按得之脈 和緩。臟腑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 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凡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