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32

此页尚未校对

為傷寒身疼;沈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癇。左寸緊頭熱, 目痛,項強;緊而沈,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 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痃癖;尺緊腰腳 臍下痛,小便難。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沈滑,肺實欬 嗽。關緊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 弱不盛也。極沈細而軟,怏怏不前,按之欲絕未絕,舉 之即無。由精氣不足,故脈息痿弱而不振也。為元氣 虧耗,為痿弱不前,為痼冷,為哄熱,為泄精,為虛汗。老 得之順,壯得之逆。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 無力。婦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 骨肉酸痛。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 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動:其狀如大豆,厥厥動搖,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 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 為崩脫,為泄痢。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伏不見也。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著於骨,為 陰陽潛伏,關膈閉塞之候。為精聚,為瘕疝,為食不消, 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 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沈 憂抑鬱。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 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 脘積塊作痛,及脾有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 腹中痼冷。

「促,陽脈之極也。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曰促」,陽獨盛 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氣逆上,亦令脈促,促為氣涌, 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 先以氣熱、脈數五者,或有一留滯其間,則因之而為 促,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即生,亦可畏哉! 「結,陰脈之極也。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曰結,陰獨盛 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癥結,為積聚,為七情所鬱。浮結 為寒邪滯經,沈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為血,為飲,為 食為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有留滯於其 間,則因而為結。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旁實,旁有中無。診在浮舉重 按之間,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 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 為衂;關芤主脇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 暗。尺芤小便血,婦人月事為病。右寸芤胸中積血,為 衂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又 云:「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沈伏實大如按《鼓皮》曰。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 之診。

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 手若來,重手卻去,為氣血俱不足之候,為少氣,為無 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痹。「左寸濡心虛易驚,盜 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 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右寸濡發熱增寒, 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物,胃虛不進食。尺濡下元」 冷憊。腸虛泄瀉。

牢,堅牢也。沈而有力,動而不移,為裏實表虛;關中氣 促,為勞傷痿極。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 為危殆之脈,亦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

疾,盛也。快於數為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 在陽猶可,在陰為逆。

細,微渺也,指下尋之,往來微細如線,蓋血冷氣虛,不 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 洞洩,為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痛在內及在下。 代,更代也。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由是復止, 尋之良久,乃復強起為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 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臟無氣,他臟代之, 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至元氣不續, 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 悸而脈代者,腹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勿以為 凶。蓋九痛之脈,不可准也。又姙娠或有脈代者,此必 三月餘之胎也,亦無慮焉。

散,不聚也。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 謾無根柢,為氣血耗散,腑臟氣絕。在病脈主虛陽不 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

《陶九成輟耕錄》

《論脈》

人稟天地五行之氣,以生手三陽三陰,足三陽三陰, 合為十二經,以環絡一身,往來流通,無少間斷,其脈 應於兩手三部焉。夫脈者,血也。脈不自動,氣實使之, 故有九候之法。《內經》云:「脈者,血之府。」《說文》云:「血理分 袤,行體者從。」從血,亦作衇。通釋云:五臟六腑之氣 血,分流四體也。《釋名》云:脈,幕也。幕絡一體。字從肉從 音普拜切。水之邪流也。脈字從。取脈行之象。 無求子云。脈之字。從肉從又作衇。蓋脈以肉為陽, 衇以血為陰。華佗云:「脈者血氣之先也。氣血盛則脈 盛,氣血衰則脈衰,血熱則脈數,血寒則脈遲,血微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