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36

此页尚未校对

取之下陵、三里,補瀉無形,是謂導氣同精,治在五亂 中取法,乃不足病也,當取穴於腹募、氣海,臍下一寸」 五分。甚者取三里、氣衝,以毫鍼引之。

兩關脈俱實,上不至發汗,下不至利大便,宜芍藥湯 瀉其土實;兩關脈俱虛,脈沈細,宜服理中湯;脈弦遲, 宜服建中湯,或加黃芪、附子之類; 兩尺脈俱實,是陰盛陽虛,汗之則愈;兩尺脈俱虛,宜 服薑附湯補陽。問:何陰虛而補陽?曰:「陰本根於陽」是 也。仲景曰:兩尺脈俱虛者,不宜下,下之則為逆,逆者 死。兩尺脈或不見,或短小,病在天上,求之於五臟背 俞,或血絡經隧伏火。蓋天上者陰火,故陽不收藏也。 又《難經》云:下部無脈,或兩尺關絕,乃為食塞,當吐。

《朱震亨心法》

《脈肖天地》

昔軒轅使伶倫截嶰谷之竹,作黃鍾律管,以候天地 之節氣;使岐伯取氣口作脈法,以候人之動氣。故黃 鍾之數九分,氣口之數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數始 形。故脈之動也,陽得九分,陰得一寸,吻合於黃鍾。天 不足西北,陽南而陰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 也。地不滿東南,陽北而陰南,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 乎地也。黃鍾者,氣之先兆,故能測天地之節候。氣口 者,脈之要會,故能知人命之死生。

《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 有諸內者形諸外,苟不以相參而斷其病邪之逆順, 不可得也。」為工者深燭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黃赤 白黑,以合五臟之脈,窮其應與不應,又切其五脈急 大緩濇沈,以合其五臟之色,順與不順。誠能察其精 微之色,診其微妙之脈,內外相參而治之,則萬舉萬 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問》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其 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氣,判而為陰陽,散而為五行,而 人之所稟皆備焉。夫五脈者,天之真,行血氣,通陰陽 以榮於身。五色者,氣之華,應五行,合四時以彰於面。 惟其察色按脈而不偏廢,然後察病之機,斷之以寒 熱,歸之以臟腑,隨證而療之,而獲全濟之效者,本於 能合色脈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脈微弦而 急,所以為生。若浮濇而短,色見如草滋者,豈能生乎。 心色如雞冠之赤,其脈當浮大而散,所以為順。若沈 濡而滑,色見如衃血者,豈能順乎?脾色如蟹腹之黃, 其脈當中緩而大,所以為從。若微弦而急,色見如枳 實者,豈能從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脈當浮濇而短, 所以為吉;若浮大而散,色見如枯骨者,豈能吉乎?以 至腎色見如烏羽之黑,其脈沈濡而滑,所以為生。或 脈來緩而大,色見如炲」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診視相 參,既以如此,則藥證相對,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抑 嘗論之:容色所見,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脈息所動,寸 關尺中,皆有其位。左頰者肝之部,以合左手關位肝 膽之分,應於風木,為初之氣。顏為心之部,以合於左 手寸口,心與小腸之分,應於君火,為二之氣。鼻為脾 之部,合於左手關脈脾胃之分,應於濕土,為四之氣。 右頰肺之部,合於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分,應於燥 金,為五之氣。頤為腎之部,以合於左手尺中,腎與膀 胱之分,應於寒水,為終之氣,至於相火;為三之氣,應 於右手命門,三焦之分也。若夫陰陽五行,相生相勝 之理,當以合之於色脈而推之也。是故《脈要精微論》 曰:「色合五行,脈合陰陽。」《十三難》曰:「色之與脈,當參相 應。」然而治病萬全之功,苟非合於色脈者,莫之能也。 《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夫脈之大小 滑濇沈浮,可以指別;五色微診,可以目察。繼之以能 合色,脈可以萬全。謂夫赤脈之至也;喘而堅,白脈之 至也;喘而浮,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黃脈之至也; 大而虛,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 脈,欲後之學者,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後扁鵲明乎 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脈而知之謂之巧。深 得《內經》之理也。下逮後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萬 全。厥有旨哉。

《診脈雜說》

凡看脈,如得惡脈,當覆手取。如與正取同,乃元氣絕, 必難治矣。如與正取不同者,乃陰陽錯綜,未必死。 弦堅之脈,雖是有積,亦帶陰虛脈,無水不軟之意。脈 緊指者,其氣大虛多死。峻補氣,與水參、朮、歸之類。若 形脫者,必補氣,參、朮。又面白補氣,肥人補氣。

《濇弦脈》

脈之狀不一,大率多兼見之。人之病有四:曰實、曰熱、 曰寒、曰虛。故學者診,亦必浮、沈、遲、數為之綱,以察病 情。初學者又以浮數為熱為有餘,沈遲為寒為不足, 其間最難體認者,濇脈也;最難調治者,弦脈也。澀脈 細而遲,往來難且散,又曰「短而止。」得此脈者,固為寒 為濕,為血虛,為污血,為氣多。然亦有病熱與實者,或 者得脈之帶濇,徒見其有細、有遲、有散,是皆不足之 象,便以為虛而寒,孟浪用藥,寧不誤人?若夫或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