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期也

張志聰曰:股陰,足三陰之部分也。以火毒而施於陰部,故名「赤施。」 六十,水之成數。十日,陰數之終。閔士先曰:股陰者,足少陰之分也。兩股之內者,足太陰、厥陰之分也。

發於膝。名曰「疵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 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馬蒔曰:「此言疵癰之狀,堅不可砭,而柔則可砭也。」 張志聰曰:「膝者筋之會,足少陽之分也。色不變者,色與皮膚相同而不赤也。其狀如大癰而色不變者,毒在外內之間也。蓋少陽主樞,故其色狀如此,而為寒為熱也。如堅石者,勿砭石之,石之則死,毒氣入於內也。須其柔耎而石之者,生毒氣出於外也。少陽主樞,可」 內而可外也。蓋堅石者。毒氣尚未透發。柔則發於外矣。故有外內死生之分焉。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 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

馬蒔曰:「此言癰疽之發於節者,不分陰陽而皆死也。節者,關節也。其節之外廉為陽,內廉為陰。」 張志聰曰:「此論癰疽之發於背也。節者,脊之二十一椎,每椎有節之交,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也。相應者,內應於五臟也。發於陽者,發於三椎,而內應於肺臟;發於四椎,而內應於心主包絡;發於五椎,而內應心臟也。發於陰者,發於七椎,而內應於肝臟;發於十一椎,而內應於脾臟;發於十四椎,而內應於腎臟也。百日,日之終也;三十日,月之終也。」 閔士先曰:「癰者,壅也;疽者,阻也。上古以癰疽所發之處,分陰陽而命名,後世以發於背者曰發背,發於臂者曰臂癰,是以古今之命名各異焉。凡癰疽發於節者,乃骨空之處」 ,是邪熱所出之空。非死徵也。惟發四肢之內外廉者。皆不治之死證。

發於脛,名曰「兔齧」,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馬蒔曰:此言兔齧之當急治,而否則害人也。張志聰曰:「兔乃陰類,發於脛,名曰兔齧者,發於陰脛也。其狀赤至骨者,從外而內也。故曰急治之,不治害人也,猶言外賊之來害人也。夫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內廉,下入內踝之後。此邪客於衝脈之中」 ,則血泣不通,如有兔齧之,微腫也。

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而 止。其寒熱,不死。

馬蒔曰:此言走緩之狀,宜砭之而可以生也。張志聰曰:「此邪客於足少陰之脈而為腫也。夫癰疽之變,有病因於內,而毒走於外者,有腫見於外,而毒氣走於內者。此邪留於脈而不行,故名曰走緩,其狀若癰,而色不赤也。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越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以上腨內,故當數石其輸,去」 其邪。而止其寒熱。蓋足少陰秉先天之水火。故能為寒為熱也 。余伯榮曰。鼠瘻。寒熱病也。發於少陰。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急治之,百日死。

馬蒔曰:此言四淫之當急治,而否則有死期也。張志聰曰:「四淫者,邪氣淫於左右之太少也。少陽主初陽之生氣,而發於腎臟,太陽乃腎之腑,而為諸陽主氣,故當急治之,不則陽氣傷而百日死矣。」

發於足旁,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 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馬蒔曰:此言厲癰之當急治,而否則有死期也。張志聰曰:「此寒邪客於足陽明之脈而為癰也。足陽明之脈,起於足大指次指之厲兌,故發於足旁,名曰厲癰。夫在地為水,在天為寒,黑者水之氣色也,不急治之,以去其黑,則寒淫而土敗矣 。」 姚士英曰:「少陽太陽之氣,生於下焦,故邪客於下,其狀大癰;陽明之氣,生於」 中焦,故邪客於下,其狀不大,蓋經絡傷而氣未傷也 。閔士先曰:「初如小指發者,謂初發如小指,其狀腫而長,乃邪在經絡之形也。衛氣歸之,則圓而墳起矣。」

發於足指。名曰「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馬蒔曰:「此言脫癰有生死之辨,而病勢不衰,則當斬其指,否則必至於死矣。」

張志聰曰:此足少陰之毒,從內而發於外,故曰脫癰,謂從陰而脫出於陽也。發於足指者,發於足大指也。「《動輸篇》曰:『足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 夫足少陰秉先天之水火,其狀赤黑者,水火之淫毒太盛,故為不治之死證。不赤黑者,其毒氣少衰,故為不死。如癰腫不衰。急斬去其指。不則毒氣注於諸經之絡而死矣。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曰:「營衛稽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