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生於寅而性炎上,故男脈在關上。申為金,金生水,又水生於申而性流下,故女脈在關下。」 愚謂陽之體輕清而升,天道也,故男脈在關上。陰之體重濁而降,地道也,故女脈在關下。此男女之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滑壽》曰:「男女異常,是之謂反。」

其為病何如。

滑壽曰:「問反之為病也。」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 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 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滑壽》曰:「其反常,故太過不及,在內在外之病見焉。」

《二十難》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臟而言伏匿邪?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 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濇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 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 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滑壽曰:居,猶在也,當也。陰部尺,陽部寸也。乘猶乘車之乘,出於其上也。伏猶伏兵之伏,隱於其中也。匿,藏也 。丁氏曰:「此非特言寸為陽,尺為陰,以上下言,則肌肉之上為陽部,肌肉之下為陰部」 ,亦通。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滑壽曰:「此《五十九難》之文,錯簡在此。」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 曰死」,何謂也?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 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周仲立曰:「形體之中,覺見憔悴,精神昏憒,食不忺美,而脈得四時之從,無過不及之偏,是人病脈不病也。形體安和,而脈息乍大乍小,或至或損,弦緊浮滑,沉濇不一,殘賊沖和之氣,是皆脈息不與形相應,乃脈病人不病也 。仲景云:『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氣,神雖困,無苦。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無王氣,卒』」 眩仆不識人,短命則死 。謝氏曰:「按《本經》答文,詞意不屬,似有脫悮。」

《二十二難》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變為二 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 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 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 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滑壽曰:呴,煦也。氣主呴之,謂人之真氣煦噓往來,熏蒸於皮膚分肉間也。血主濡之,謂人之血脈濡潤筋骨,滑利關節,榮養臟腑者也。此「脈」 字,非尺寸之脈,乃十二經隧之脈也。此謂十二經隧之脈,每脈中輒有二病者,蓋以有在氣在血之分也。邪在氣,氣為是而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留而不行,為氣病,血壅而不濡為血病。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先後云者。抑氣在外。血在內。外先受邪。則內亦從之而病歟。然邪亦有只在氣。亦有徑在血者。又不可以先後拘也。經者,《靈樞》第十篇也。

《二十三難》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然: 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 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 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 八四丈八尺。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 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蹻脈,從 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 丈五尺。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 尺。合九尺。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十二經脈 長短之數」也。

滑壽曰:「此《靈樞》二十七篇全文。三陰三陽,《靈樞》皆作『六陰六陽,義尤明白。按經脈之流注,則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手之三陰,從腹走至手;足之三陽,從頭下走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此舉經脈之度數,故皆自手足言人』。」 兩足蹻脈,指陰蹻也。陰蹻脈起於跟中,自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循腹上胸裏,行缺盆,出人迎之前,入頄內廉,屬目內眥,合太陽脈,為足少陰之別絡也。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考工記》亦云:「人身長八尺。」 蓋以同身尺寸言之。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 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 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 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 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 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滑壽曰:「因者隨也,原者始也,朝猶朝會之朝,以用也。因上文經脈之尺度,而推言經絡之行度也。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兼陽絡、陰絡,脾之大絡,為十五絡也。謝氏曰:『始從中焦者,蓋謂飲食入口藏於胃,其精微之化,注手太陰陽明,以次相傳,至足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