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27

此頁尚未校對

「也。絡脈十五,皆隨十二經脈之所始,轉相灌溉,如環之無端,朝於寸口人迎,以之處百病而決死生也。寸口人迎,古法以俠喉兩旁動脈為人迎。至晉王叔和,直以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後世宗之。」 愚謂「昔人所以取人迎、氣口者,蓋人迎為足陽明胃經,受穀氣而養五臟者也;氣口為手太陰」 肺經,朝百脈而平權衡者也。

《經》云:「明知終始,陰陽定矣。」何謂也?然:終始者,脈之紀 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 也。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 也。

滑壽曰:按謝氏云:「《靈樞經》第九篇曰:『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臟為紀,陰陽定矣』。又曰: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此一節因上文寸口人迎處百病,決死生而推言之,謂欲曉知終始於陰陽為能定之。蓋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陰經取決於氣口也。朝使者,朝為氣血,如」 水潮應時而灌溉。使,謂陰陽相為用也。始如生物之始,終如生物之窮,欲知生死,脈以候之,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則不病,一或不相朝使,則病矣,況三陰三陽之脈絕乎?絕必死矣。其死之形狀,具如下篇,尤宜參看。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 其吉凶。不然:足少陰氣絕,即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 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 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髮無潤澤,無 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濡讀為輭

滑壽曰:「此下六節,與《靈樞》第十篇文皆大同小異。腎其華在髮,其充在骨,腎絕則不能充於骨,榮於髮。」 肉濡而卻,謂骨肉不相著,而肉濡縮也。戊己,土也,土勝水,故以其所勝之日篤而死矣。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脣。口脣者,肌肉之本也。 脈不營,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 脣反,脣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滑壽》曰:「脾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脾絕則肉滿脣反也。肉滿,謂肌肉不滑澤而緊急䐜膹也。」

足厥陰氣絕,即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 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營 則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 死,庚日篤,辛日死。

滑壽曰:「肝者脈之合,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肝絕則筋縮引卵與舌也。」 王充《論衡》云:「甲乙病者,生死之期,常之庚申。」

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 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即 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 篤,丁日死。」

《滑壽》曰:「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絕則皮毛焦而津液去,皮節傷,以諸液皆會於節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 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滑壽》曰:「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絕則脈不通,血不流,色澤去也。」

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 者則志先死。死則目瞑也。

滑壽曰:三陰通手足經而言也,《靈樞》十篇作「五陰氣俱絕」 ,則以手厥陰與手少陰同心經也。目眩轉目瞑者,即所謂脫陰者目盲,此又其甚者也。故云目瞑者失志而志先死也 。四明陳氏曰:「五臟陰氣俱絕,則其志喪於內,故精氣不注於目,不見人而死。」

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泄 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死,「旦占夕死, 夕占旦死。」

滑壽曰:「汗出而不流者,陽絕故也 。」 陳氏曰:「六腑陽氣俱絕,則氣散於外,故津液脫而死。」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臟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 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 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滑壽曰:此篇問答,謂五臟六腑,配手足之陰陽,但十一經耳。其一經者,則以手少陰與心主,各別為一脈,心主與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以此一經,并五臟六腑,共十二經也。謝氏曰:「《難經》言手少陰心主與三焦,凡八篇,三十一難,分豁三焦經脈所始終。三十七難言腎有兩,左曰腎,右曰命門。初不以左右腎分」 兩手尺脈。《三十八難》言三焦者,原氣之別,主持諸氣。復申言其有名無形。《三十九難》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男子藏精,女子係胞,其氣與腎通。」 又云:六腑正有五腑,三焦亦是一腑。《八難》。六十二,六十六三篇言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也。其名曰原。三焦則原氣之別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