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者,謂發於陽為狂,則陽脈俱盛;發於陰為癲,則陰脈俱盛也。按:《二十難》中「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四句,當屬之此下,「重」 讀如再重之重。重陽重陰,於以再明上文陰陽俱盛之意。又推其極,至脫陰脫陽,則不止於重陰重陽矣。蓋陰盛而極,陽之脫也,鬼為幽陰之物,故見之;陽盛而極,陰之脫也。一水不能勝五火,故目盲 。四明陳氏曰:「氣並於陽,則為重陽;血並於陰,則為重陰。脫陽見鬼,氣不守也;脫陰目盲,血不榮也 。」 狂癲之病,《靈樞》二十一篇,其論詳矣。越人特舉其概,正龐氏所謂引而不發,使後人自求之歟。
《六十難》曰:頭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謂也?然:手三 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頭痛。
滑壽曰:「詳見《靈樞》二十四篇。厥逆也。」
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
滑壽曰:「真頭痛,其痛甚,腦盡痛,手足青至節,死不治。蓋腦髓海真氣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
其五,臟氣相干,名厥心痛。
滑壽曰:「《靈樞》載厥心痛凡五:胃心痛,腎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皆五臟邪氣相干也。」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 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滑壽曰:「『《靈樞》云: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為真心痛。」 又《七十一篇》曰:少陰者,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心為君主,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客,客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其真心痛者,「真』字下當欠一頭字,蓋闕文也。手足青之青,當作清冷也。」
《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 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 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
滑壽曰:「《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色見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欲如以縞裹朱。生於肺,欲如以縞裹紅。生於肝,欲如以縞裹紺。生於脾,欲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欲如以縞裹紫』。」 此五臟生色之外榮也。《靈樞》四十九篇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 又曰:「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瘉,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 又七十四篇曰:「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黑多赤,多青皆見者,為寒熱身痛,面色微」 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又如驗產婦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青沫出,母死子活;脣口俱青,子母俱死之類也 。袁氏曰:「五臟之色,見於面者,各有部分,以應相生相尅之候,察之以知其病也。」
「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滑壽曰:「四明陳氏云:『五臟有聲而聲有音,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病在肝;心聲笑音應徵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脾;聲歌音應宮大而和,音聲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肺聲哭音應商輕而勁,音聲相應則無病,商亂則病在肺;腎聲呻音應羽沉而深,音聲相應則無病』」 ,羽亂則病在腎 。袁氏曰:「聞五臟五聲,以應五音之清濁,或互相勝負,或其音嘶嗄之類,別其病也 。此一篇,當於《素問陰陽應象論》《金匱真言》諸篇,言五臟聲音,及《三十四難》云云求之,則聞其聲,足以別其病也。」
「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滑壽曰:「《靈樞》六十三篇云:『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 』。」 袁氏曰:「問其所欲五味中,偏嗜偏多食之物」 ,則知臟氣有偏勝、偏絕之候也。
《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 何臟腑也。
滑壽曰:「診寸口,即第一難之義,視虛實,見《六難》並四十八難。」 《王氏脈法讚》曰:「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經,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脈一周身,旋復寸口,虛實見焉。此之謂也。」
《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滑壽》曰:以外知之望聞,以內知之問切也。神,微妙,聖,通明也。又總結之言聖神,則功巧在內矣。
《六十二難》曰:「臟井榮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然:腑 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 亦與三焦共一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