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 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鼓,動也。一陽之氣初升,故其脈如弦之端直,以應春生之氣。一陰之氣初升,故其脈如毛之輕柔,以應秋陰之氣。陽氣正盛,故其脈來盛去悠,如鉤之急,以應夏熱之氣。至者為陽,陽氣伏藏,故脈雖鼓至而斷絕,以應冬藏之氣。溜,滑也。陰陽相遇,其脈則滑。長夏之時,陽氣微下,陰氣微上,陰陽相過,故脈滑也。

《六節臟象論》

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 四盛以上為「格陽。」

左為人迎,右為氣口,蓋陽氣從左而行於右,陰氣從右而行於左,故以《人迎》以候三陽之氣,一盛病在少陽,少陽主春,升之氣也,太陽主夏,陽明主秋。四盛以上者,言人之陰陽,惟陽太盛,名曰格陽,蓋陽主在外,陽格於外,不得三陰中見之化以和之,此三陽之太過也。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 四盛以上為「關陰。」

寸口手太陰之兩脈口,以候三陰之氣也。厥陰主乙木春生之氣,故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之氣,少陰四之氣,太陰四盛以上者,人之陰陽,惟陰太盛,名曰關陰。蓋陰氣主內,關陰於內,不得三陽中見之化以和之,此三陰之太過也。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 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四倍以上者,陰陽俱亢極也。」天有陰陽,地有陰陽,陽盛之下,陰精承之;陰盛之下,陽氣承之。陰陽承制,而交相生化者也。人生於天地氣交之中,陰陽和平,是為無病。如陰陽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於天地陰陽精氣之承制,則死矣。

《五臟生成篇》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

心主血,故合於脈。《經》云:「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心之華在面,故其榮在色。多食鹹,則水味太過而傷心,其脈凝泣而色變矣。

諸脈者皆屬於目,凝於脈者為泣。

「五臟六腑之精,十二經脈皆上注於目。衝任之血,溢於皮膚,滲於絡脈,故凝於皮膚則為痹」,凝於絡脈則泣濇而不能流行矣。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 者,五脈也。

「始」者,言邪始在三陰三陽之氣分也。「五決」者,審別五臟陰陽之經氣,以決其病也。欲知其病之始在某經,先分立五臟為根本,審其邪病某經之氣,某臟之經也。

夫脈之大小滑濇浮沈,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 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色 脈,可以萬全。

「小者正氣虛,大者邪氣盛。滑主血傷,濇為少氣,浮為在外在腑,沈為在內在臟」,此六者,脈之提綱,可以指別也。五臟在內,而氣象見於外,以五行之理,可類而推之。五臟之相合於五音,發而為聲,可以意識;視五色之微見,可以目內察之。能審色脈之相應,以辨病之死生,則萬全而無失矣。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 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赤當脈,脈合心,故曰赤脈之至也。喘,急疾也,心脈之至,急而牢,主積氣於中,當時害於食,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有積於中,故害於食,名曰心痹,積氣痹閉於心下也。此得之外淫之邪,因思慮而心虛,故邪氣乘虛而留於內也。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 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

呼吸急則脈亦急,故以呼吸之喘息,以形容脈之急疾也。肺主氣而虛,故脈浮,病氣而不病血,病上而不病下,故脈上虛而下實也。陽氣虛則善為驚,胸中為氣之海,上注於肺,以司呼吸,邪積於上,則膻中之正氣反虛,故為虛喘也。臟真高於肺,主行榮衛陰陽,陰陽虛乘,則為往來之寒熱矣。酒者,熟穀之液,其氣慓悍,入於胃中則胃脹,氣上逆則滿於胸中。醉而使內則氣上逆,故有積氣在胸中也。入房太過則傷腎,腎為本,肺為末,本傷故肺虛也。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 「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脈長而彈,弦而急也。弦則為減,諸急為寒。此得之寒濕而陽氣受傷,故弦急也。邪在心下支胠間,故脈左右彈也。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足厥陰之脈,從足上膕,入毛中,過陰氣,抵小腹,布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