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肋。故病證與疝痛相同。而腰痛足冷也。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也。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 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

脾屬四支,四支汗出當風,則風濕內乘於脾而為積氣,脾氣不能灌溉於四旁,則逆於中而為厥氣矣。名曰厥疝者,氣逆而痛也。夫男女氣血相同,受病亦屬同法,故於中央土臟而曰:「女子同法」者,欲類推於四臟也。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 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尺以候腎,黑脈之至,上堅而大者,腎臟有積,而腎脈堅大也。上堅者,堅大在上,而脈不沈也。「與陰」者,小腹而兼於前陰也。清水,冷水也。腎臟寒水主氣,亦同氣相感也。

《移精變氣論》

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 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 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 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 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 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之長,命曰「聖王。」

「天有八風,在人則有五經之風」,謂調理五脈之邪也。色者氣之華,脈乃精之液,變化相移者,移精變氣也。觀其移精變氣,以通神明之妙,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日月者,天地陰陽之精也。色為陽,脈為陰,常求其色脈之要,總不外乎陰陽,故知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則其要在是矣。夫色之變化,五色以應四時之脈,色生於脈也。能貴重色脈。以合於神明。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是謂聖王。

《脈要精微論》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 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 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 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 決死生之分。」

飲食於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脈盛則絡脈虛,是以飲食未進,則經絡調勻,血氣未亂,故可診有過之脈。動靜者,陰陽動靜也。「精明」,五臟之精神,見於聲色也。切脈觀色,以知臟腑強弱虛實,兼視形體之盛衰,以此參伍錯綜而斟酌之,以決其死生之分焉。

夫脈者,血之腑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 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 少,濇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 去如弦絕,死。

血行脈中,脈故為血之腑。榮氣宗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脈隨氣行,故脈長則氣平,脈短則氣病矣。心主血,脈數乃熱迫所生,故煩心大則病進於脈內。「上盛」,謂寸口脈盛,主氣上升而氣高。「下盛」,謂尺中脈盛,主氣下逆而為脹。代脈者,動而中止,不能自還,主氣之衰敗也。脈中之榮氣宗氣不足,故脈細如絲;濇主少血,故心虛而為痛矣。渾渾濁亂,疾流之貌。革至者,迥易於平常也,此血脈受邪,而內亂如涌泉也。夫色生於血,病進於脈,而色亦敗惡矣。「綿綿其去,如」弦細而欲絕者,形容其脈去之象也。病進而脈至如此之盛,血亡而脈去如此之衰。血者,神氣也。邪盛正亡,不治之死證矣。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 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 五者,可得聞乎?

言「脈合陰陽四時,診脈而知病之所在,病成而變為他病,候尺寸以分別臟腑外內,上下左右,曲盡其脈要精微之理。」

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 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 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 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 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 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 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 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 合五行,脈合陰陽。」

人之陰陽出入,與天運轉之大相合。天氣包乎萬物之外,運轉於六合之內,其變動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言陽氣從生升而至於盛長也。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言陰氣自清肅而至於凜冽也。此四時陰陽之變動,而脈亦與之上下浮沈也。春時天氣始生,而脈耎弱輕虛而滑,如規之圓轉而動也。夏時天氣正方,其脈洪大如矩之方,正而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