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九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七十二

  脈法二

  黃帝素問三部九候論 經脈別論 通評虛實論 腹中論 病能論 奇病論

   大奇論

藝術典第九十二卷

醫部彙考七十二

脈法二

《黃帝素問》

《三部九候論》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 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 歃血而受,不敢妄泄。」

《離合真邪論》曰:「余聞九鍼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此言先立《鍼經》八十一篇,論九鍼之道,然眾多博大,不可勝數,故願聞要道。要道者,以神臟五,合形臟四,以應九候也。故曰:著之骨髓者,藏之深隧也;藏之肝肺者,知血氣之診也。歃血而受者,藏之於心也;不敢妄泄者,藏之於中也。蓋必先定五臟之神。而後知死生之分。察病之所在。以調其虛實。故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

「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 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岐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此篇首論九鍼九候之道。九鍼者,天地之大數,始於一而終於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鍾數焉,以鍼應數也。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氣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也。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於十二經脈也。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也。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八正之虛風,八風之邪,合於骨節腠理之間也。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此天地之至數,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中合人之九臟九竅,三部九候也。「貴賤更互」者,四時五行之氣,以王者為貴,而相者為賤也。冬陰夏陽者,下文之所謂沉細懸絕為陰,主冬;躁盛喘數為陽,主夏也。帝言九鍼之道,以通其意於鍼經,今願聞簡要之道,是以伯答三部九候之法,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鍼之道,不必存矣。是以鍼解篇之: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與《靈樞》九鍼論之多有不同。蓋《靈樞》論十二原。本經以三部九候為原也。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 之奈何?」

《六節臟象論》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

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 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 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 疾。」

始於一,終於九者,天之數也。「曰天地之至數」者,言天包乎地,地氣通於天也,故曰:「令合天道。」一者,奇也,陽也,故應天;二者,耦也,陰也,故應地。三者,參也,故應人。因三才而三之,則為九,以應九野。九野者,九州分野,上應天之二十八宿也。人有三部,部有三候者,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也。決死生者,觀其形氣,別其陰陽,調其血脈,察其腑臟,以知死生之期也。「處百病」者,表裏、陰陽、寒熱、虛實之為病也。「調虛實者,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除邪疾」者,去血脈,除邪風也。

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 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導之,乃以 為真。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 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 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 也;下部人,足太陰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 人以候脾胃之氣。

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