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於診,此論寸尺之陰陽南北也。北政之歲,厥陰在泉,則少陰在左,故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少陰在右,故左不應。南政之歲,厥陰司天,則少陰在左,故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少陰在右,故左不應。此論人迎寸口之左右也。諸不應者,謂左右之不應也。反其診者,以人面南面北而診之也。蓋以圖象平置於几上,以司天在「南在泉在北。北政之歲,人面北以診之,南政之歲,人面南以診之」 ,則左右之不應可見矣。夫天上地下,天南地北,此天地之定位也。人面南而面北者,人居天地氣交之中,隨天地之氣而環轉也。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 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 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 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三陰」者,以少陰居二陰之中也。「上下」者,以天在上而泉在下也。「左右同」者,謂尺之左右不應,與寸之左右不應同也。「故知其要」者,知少陰之不司氣化,隨陰陽而居上居下也。「不知其要,流散無窮」者,如《疏註》之議論紛紜而茫無歸著也。

帝曰:其脈至何如?岐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 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 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 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 陽易者危。」

此論六氣應六脈也。「厥陰主木,故其脈弦;少陰主火,故其脈鉤;太陰主土,故其脈沉;少陽主火,故大而浮;陽明主金,故短而濇;太陽主水而為諸陽主氣,故大而長。如脈至而和則為平人,脈至而甚則為病脈,所至之脈,與時相反者病,及時而脈不至者病,未及時而脈先至者病。」如三陰主時而得陽脈,三陽主時而得陰脈者危。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岐伯曰:「脈至而從,按 之不鼓,諸陽皆然。」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岐伯曰: 「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

此論脈病有標本也。「脈從」者,陽病而得陽脈,陰病而得陰脈也。如太陽陽明之病,其脈至而浮,是脈之從也,其病反陰。寒者,太陽之病從本化,陽明之病從中見之,陰化也,故脈雖浮而按之不鼓也。如少陰厥陰之病,其脈至而沉,是脈之從也,其病反陽。熱者,少陰之病從標化,厥陰之病從中見之,火化也,故脈雖沉「而按之鼓甚也。」是脈有陰陽之化,而病有標本之從也。再按:太陽病頭痛發熱,煩渴不解,此太陽之病本也。如手足攣急,或汗漏脈沉,此太陽之病標也。如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此少陰之病標也。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此少陰之病本也。如陽明病,發熱「而渴,大便燥結,此陽明之病陽也;如胃中虛冷,水穀不別,食穀欲嘔,脈遲惡寒,此陽明感中見陰濕之化也。如厥陰病脈微,手足厥冷,此厥陰之病陰也;如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此厥陰感中見少陽之火化也。如太陰標陰而本濕,故當治之以四逆輩;少陽標陽而本火,則宜散之以清涼。」治傷寒六經之病,能於標本中求之,思過半矣。

帝曰:其脈應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時而去也。 《脈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數,是謂四塞。沉 甚曰病,弦甚曰病,濇甚曰病,數甚曰病,參見曰病,復 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 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陰陽之氣, 清淨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此之謂也。

正,謂四時之正位,言脈同四時之正法,而前後相交。待時而去者,待終三十度而去也。如春之沉,尚屬冬之氣交,終正月之三十日,而春氣始獨司其令也。春不沉,則冬氣不交於春;夏不弦,則春氣不交於夏;秋不數,則夏氣不交於秋;冬不濇,則秋氣不交於冬。是四時之氣,不相交通而閉塞矣。四時之氣,盛於主位之時,而微於始生,衰於交化,是以甚則病也。「參見」者,謂春初之沉弦並見,夏初之弦數並見也。「復見」者,已去而復見也。「未去而去」者,未及三十度而去也。去而不去者,已至三十日應去而不去也。「反」者,謂四時反見賊害之脈也。故曰: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之不得相失也。言四時之氣,守於本位,司於氣交,猶權衡之不相離也。「四時陰陽之氣清淨,則生化治」,生化者,生於前而化於後也。動者氣之亂也。

《陰陽類論》

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 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

手太陰肺也。肺主表而應天。心乃君火之陽以應日。太陽之氣生於水中。肺主氣而發原於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