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瀉有餘,補不足」 ,蓋言必先去其本經受病之血,乃去其所苦,如肝苦急,心苦緩,脾苦濕,肺苦氣上逆,腎苦燥之類。又伺其所欲,如肝欲散,心欲耎,脾欲緩,肺欲收,腎欲堅之類,然後分其有餘不足,而補瀉之也。

張志聰曰:「三陰三陽者,天之六氣也。而人亦有此六氣,合於手足十二經脈六臟六腑。蓋鍼有九九,人有九九,地有九九,皆上通於天之六六也。」

《歲露論篇第七十九》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 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 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 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 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 晏也。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 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衝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 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

馬蒔曰:「此言瘧之所發,而有晏有早也。帝以瘧所發之時,或早或晏為疑。伯言風寒等邪,初時感於風府,係督脈經穴,其邪自項循脊膂而下行,衛氣一日一夜,則五十度已畢,而明旦又出於足太陽膀胱經之睛明穴,上至於頭,轉行後項,大會於督脈之風府。凡人之項骨有三椎,而三椎以下,乃自大椎以下,至尾骶骨,有二十一節,共為二十四節,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矣。」 蓋此邪先客於脊背也,至於日作早者何哉?正以衛氣之行於風府,始時邪氣隨腠理而入者,日下一節,至二十二日,則入於脊內,以注於伏衝之脈,由是循伏膂之脈而上行,約有九日。此邪在前,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而日高,故其病上行而早也。

張志聰曰:「全篇大義,論衛氣充行於皮膚肌腠,為人身形之外衛。晝行陽,夜行陰,應天運之開闔,一日一夜,太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二十二日內注於伏衝之脈,其行九日,上出於缺盆。瘧者,暑邪藏於肌膚,至秋時陰氣外出,陰與陽遇,寒與熱爭,邪正相持而發為瘧也。衛氣日下一節,則開其下節之腠理,邪」 氣因開而入。與衛氣相遇而病乃作。「伏衝」 者。衝脈伏行背裏。為經絡之海。衛氣循外而下。從內而上。環轉一周。應天道也。

至其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 不能日作,故次日乃稸,積而作焉。

馬蒔曰:「此言瘧之間日而作者之義也。上節言發有早晏,不出於一日之間所發者,蓋每日間有早晏不同也。至有不於每日發之,而次日發者,謂之間日而發也。正以邪氣內搏於五臟,橫連於募原,其道路遠,其邪氣深,其所出而行者遲,不與衛氣俱行而皆出,故不能日發而次日乃發也。」

張志聰曰:「內搏五臟者,邪留於五臟之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不能與衛氣俱行而外出,故不能日作而間日乃作也。」 此言衛氣夜行於陰也。

《黃帝》曰:「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其 衛氣日下一節,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曰:「風府無常, 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節則其府也。」

馬蒔曰:此言邪氣雖因衛氣而或入或發,然邪之所感無常形,則凡邪之所舍無常府也。夫衛氣每至於風府,則腠理乃發,發則邪入,其邪氣隨衛氣而日下一節,固宜邪之所發者,必從風府而出也。然有不當於風府者奈何?伯言風之所府者無常,如《瘧論》所謂衛氣之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邪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邪氣至於背而病;中於腰脊者,邪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邪氣至手足而病。」 由是衛氣之所出,與邪氣合,則必開腠理而病發。信乎邪氣之所舍,則其府也,豈必盡由風府而入哉!張志聰曰:此明衛氣出缺盆中,其氣上行,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明日「日下一節矣。蓋歲有三百六十日而氣盈,五日九百四十分,則一月該盈四百九十五分,是出於缺盆之第九日,行一日一夜,正朔日之平旦,而大會於風府也。其明日日下一節,則邪與衛氣亦會於下節,而不會於風府矣。」 蓋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開則邪循脊膂而下入,與衛氣相遇,則病乃作。故風無常府,謂衛氣日下所舍之節,則其府也,故曰:「常大會於風府。」 常者,謂一歲之中,常十二大會於風府也。大會者,與督脈相會,蓋始於風府,其日下所舍之節,即其府也。

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 特以時依,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沈 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也。帝曰:「善。」

馬蒔曰:「此言風證與瘧證相似。然風常在,而瘧則有時而休也。《帝問》」 風證之所感者風也,瘧證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