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衛氣和,名曰緩,營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 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陰 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得,名曰「強」也。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 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 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趺陽脈伏而濇,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濇則食不得入, 名曰「關格。」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 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 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饑,饑而虛滿,不能食 也。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 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浮為腹滿,緊為絞痛。 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 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寸口脈微而濇,微者衛氣不行,濇者營氣不足。營衛 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營氣不足,則煩 疼,口難言;衛氣虛者,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 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 焦不歸者,則遺溲。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寸口脈微而濇,微者衛氣衰,濇者營氣不足。衛氣衰, 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 則根葉枯槁,而寒慄欬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虛,芤者營氣傷,其身體瘦, 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 實,實則穀消而水化也。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 經,而血乃成。營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 短氣。少陰脈弱而濇,弱者微煩,濇者厥逆。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鞕,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逼上入胸膈,宗 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 身不仁,此為尸厥,當刺期門、巨闕。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 陽也。

《漢華佗中藏經》

《脈要論》

「脈者,乃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 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 平則脈緩。」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則脈急,性緩 則脈緩,反此者逆,順此者從之也。」又「諸數為熱,諸遲 為寒,諸緊為痛,諸浮為風,諸滑為虛,諸伏為聚,諸長 為實,諸短為虛。」又短澀沉遲伏皆屬陰,數滑長浮緊 皆屬陽,陰得陰者從,陽得陽者順,違之者逆。陰陽消 息,以經而處之。假令數在左寸,得之浮者,熱入小腸; 得之沉者,熱入心。餘可倣此。

《五色脈論》

面青無右關脈,脾絕,木剋土;面赤無右寸脈,肺絕,火 剋金;面白無左關脈,肝絕,金剋木;面黃無左尺脈,腎 絕,土剋水;面黑無左寸脈,心絕,水剋火。五絕者死。凡 五絕當時即死,非其時則半歲死耳。五色雖見,而五 脈不見,即非死者矣。

《脈病內外證訣》

病風人,脈緊數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聲者死,不 然則生。病氣人一身悉腫,四肢不收,喘無時,厥逆不 溫,脈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病勞人脫肛,骨肉相失, 聲散嘔血,陽事不禁,夢寐交侵,呼吸不相從,晝涼夜 熱者死。吐膿血者亦死。其脈不數,有根蔕及頰不赤 者生。病腸澼者下膿血。病人脈急,皮熱,食不入,腹脹 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脈沉細而不生者亦死。食如 故,脈沉浮有力而不絕者生;病熱人四肢厥,脈弱不 欲見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食入四肢溫,脈大,語 狂無睡者生;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脈數,喘息目直 者死;脈有力而不喘者生。陽病人精神顛倒,寐而不 惺,言語失次,脈候浮沉有力者生;及食不入胃不定 者死。久病人脈大身瘦,食不充腸,言如不病,坐臥困 頓者死。若飲食進退,脈小而有力,言語輕澌,額無黑 氣,大便結澀者生。凡陽病陰證,陰病陽證,身熱大肥 人脈衰,上下交變,陰陽顛倒,冷煖相乘,皆屬不吉。從 者生,逆者死。治藥之證,宜為詳悉耳。

《論臟腑虛實寒熱生死逆從脈證之法》

肝者,與膽為表裏,足厥陰、少陽,是其經也。王於春,春 乃萬物之始生,其氣嫩軟,虛而寬,故其脈弦。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