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為不及,病在中。太過則 「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癲疾,不及則令人胸脅痛引 背,兩脅胠滿。」又曰:「肝脈來,濡弱迢迢,如循長竿末稍, 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 曰肝病;肝脈來,急而益勁,如張弓弦,曰肝死。」弦脈與 長脈皆主春令,但弦為初春之象,陽中之陰,天氣猶 寒,故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稍帶一分之緊急也。長 為暮春之象,純屬於陽,絕無寒意,故如木幹之迢直 以長,純是發生之氣象也。戴同父云:「弦而軟,其病輕; 弦而硬,其病重。」深契《內經》之旨。兩關俱弦,謂之雙弦。 若不能食,為木來尅土,土已負也,不可治。《素問》云:「端 直以長。」叔和云:「如張弓弦。」巢氏云:「按之不移,如按琴 瑟弦。」戴同父云:「『從中直過,挺然直下』。諸家之論弦脈, 可謂深切著明矣。而高陽生乃言時時帶數,又言脈 緊狀繩牽,則是緊脈之象,安在其為弦脈之義哉!」

《動脈》

體象, 動無頭尾,其形如豆,厥厥動搖,必兼滑數 主病。 動脈主痛,亦主於驚。「左寸得動,驚悸可斷;右 寸得動,自汗無疑。左關若動,驚悸拘攣;右關若動,心 脾疼痛。左尺見之,亡精為病;右尺見之,龍火迅奮。」 按動之為義,以厥厥動搖,急數有力得名也。兩頭俯 下,中間突起,極與短脈相類,但短脈為陰,不數不硬 不滑也。動脈為陽,且數且硬且滑也。關前為陽,關後 為陰。故仲景云:「陽動則汗出。」分明指左寸之心。汗為 心之液,右寸之肺主皮毛,而司腠理,故汗出也。又曰: 「陰動則發熱。」分明指左尺見動為腎水不足,右尺見 動為相火虛炎,故發熱也。因是而知舊說言動脈只 見於關上者,非也。且《素問》曰:「婦人手少陰心脈動甚 者,為妊子也。」然則手少陰明隸於左寸矣,而謂獨見 於關可乎?成無己曰:「陰陽相搏則虛者動,故陽虛則 陽動,陰虛則陰動。以關前為陽,主汗出;關後為陰,主 發熱。」豈不精妥?而龐安常強為之說云:關前三分為 陽,關後三分為陰,正當關位,半陰半陽,故動隨虛見。 亦是泥動脈只見於關上之說也。高陽生《偽訣》云:「尋 之似有。舉之還無。」是弱脈而非動脈矣。又曰:「不離其 處。不往不來。三關沉沉。」含糊謬妄。無一字與動脈合 義矣。詹氏曰:如鉤如毛。則混於浮大之脈。尤為謬妄 矣。

《促脈》

體象。 促為急促,數時一止,如趨而蹶,進則必死。 主病。 促因火亢,亦因物停。左寸見促,心火炎炎;右 寸見促,肺鳴咯咯。促見左關,血滯為殃;促居右關,脾 宮食滯。左尺逢之,遺滑堪憂;右尺逢之,灼熱為定。 按促之為義,於急促之中,時見一歇止,為陽盛之象 也。黎氏曰:「如蹶之趨,徐疾不常」,深得其義。叔和云:「促 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亦頗明快。夫人身之氣血,貫 注於經脈之間者,刻刻流行,綿綿不已。凡一晝夜,當 五十營,不應數者,名曰狂生。其應於脈之至數者,如 鼓應桴,罔或有忒也。臟氣乖違,則稽留凝泣,阻其運 行之機,因而歇止者,其止為輕。若真元衰憊,則陽弛 陰涸,失其揆度之常,因而歇止者,其止為重。」然促脈 之故,得於臟氣乖違者,十之六七;得於真元衰憊者, 十之二三。或因氣滯,或因血凝,或因痰停,或因食壅, 或外因六氣,或內因七情,皆能阻遏其運行之機,故 雖當往來急數之時,忽見一止耳。如止數漸稀,則為 病瘥;止數漸增,則為病劇。《偽訣》但言「併居寸口」,已非 促脈之義,且不言時止,尤為聵聵矣。

《結脈》

體象。 結為凝結,緩時一止,徐行而怠,頗得其旨。 主病: 「結屬陰寒,亦由凝積。左寸心寒,疼痛可決;右 寸肺虛,氣寒凝結。左關結見,疝瘕必現;右關結形,痰 滯食停。左尺結兮,痿躄之疴;右尺結兮,陰寒為楚。」 按結之為義,結而不散,遲滯中時,見一止也。古人譬 諸徐行而怠,偶羈一步,可為結脈傳神。大凡熱則流 行,寒則停凝,理勢然也。夫陰寒之中,且挾凝結,喻如 隆冬天氣嚴肅,流水冰堅也。少火衰弱,中氣虛寒,失 其乾健之運,則氣血痰食,互相糾纏,運行之機緘不 利,故脈應之而成結也。《越人》云:「結甚則積甚,結微則 氣微。」浮結者,外有痛積;伏結者,內有積聚。故知結而 有力者,方為積聚。結而無力者,是真氣衰弱,違其運 化之常,惟一味溫補為正治也。仲景曰:「纍纍如循長 竿,曰陰結;靄靄如車蓋」,曰陽結。叔和曰:「如麻子動搖, 旋引旋收,聚散不常,曰結主死。」夫是三者,雖同名為 結,而義實有別。浮分得之為陽結,沉分得之為陰結, 止數頻多,參伍不調,為不治之證。由斯測之,則結之 主證,未可以一端盡也。《偽訣》云:「或來或去,聚而卻還, 律以緩時。」一止之義,幾同寐語矣。

《代脈》

體象 「代為襌代」,止有常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主病。 代主臟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中 寒不食,腹疼難收。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四動一止,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