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經旨。

按:代者,襌代之義也。如四時之襌代,不愆其期也。結 促之止,止無常數;代脈之止,止有常數。結促之止,一 止即來;代脈之止,良久方至。《內經》以代脈一見,為臟 氣衰微,脾氣脫絕之診也。惟傷寒心悸,懷胎三月,或 七情太過,跌打重傷,及風家、痛家,俱皆不忌代脈,未 可斷其必死耳。滑伯仁曰:無病而羸瘦脈代者,危候 也。有病而氣血乍損,祇為病脈,此伯仁為暴病者言 也。若久病得代脈,而冀其回春者,萬不得一也。《內經》 曰:「代則氣衰。」又曰:「代散者死。」夫代脈見而脾土衰,散 脈見而腎水絕,二脈交見,雖在神聖,亦且望而卻足 矣。大抵脈來一息五至,則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皆 足也。故五十動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數,謂之平脈。 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 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脾氣不能至,則二十動一止; 心氣不能至,則十動一止;肺氣不能至,則四五動一 止。」戴同父曰:「三部九候,每候必滿五十動,出自《難經》。 而偽訣五臟歌中,皆以四十五動為準,乖孚經旨。《偽 訣》又云:『四十一止一臟絕,卻後四年多命歿』。」荒疵越 理,莫此為甚。夫人豈有一臟既絕,尚活一年之理者 哉!嘗考《內經》而知代脈之義,別自有說。《宣明五氣篇》 曰:「脾脈代,邪氣臟腑。」《病形篇》云:「黃者其脈代。」皆言臟 氣之常候,非謂代為止也。《平人氣象論》曰:「長夏,胃微 軟弱曰平,但代無胃曰死。」蓋言無胃氣而死,亦非以 代為止也。如云五十動而不一代者,是乃至數之代 也。若脈平勻而忽強忽弱者,乃形體之代,即《平人氣 象論》所言是也。若脾王四季,而隨時更代者,乃氣候 之代,即宣明五氣等篇所言者是也。脈無定候,更變 不常,則均謂之代,各因其變而察其情,庶足以窮其 妙耳。

《革脈》陽中之陰

體象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主病, 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 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 虛而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 人得之,半產漏下。

按:革者,皮革之象也。表邪有餘,而內則不足也。恰如 鼓皮,外則綳急,而內則空虛也。浮舉之而弦大,非綳 急之象乎?沉按之而豁然,非中空之象乎?惟表有寒 邪,故弦急之象見焉;惟中虧氣血,故中空之象顯焉。 仲景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 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半產漏下,男子則」 亡血失精。叔和云:「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 生。」李時珍曰:此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 家脈書,皆以為即牢脈也。故或有革無牢,或有牢無 革,混淆莫辯。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與證皆異 也。《甲乙經》曰:「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敝,綿綿其 去如弦絕者死。」謂脈來渾濁,革變急如泉涌,出而不 返也。觀其曰涌泉,則浮取之不止於弦大,而且搏且 數且滑矣;曰弦絕,則重按之不止於豁然,而且絕無 根蔕矣,故曰死也。王貺以為溢脈者,因《甲乙經》有涌 泉之語,而附會其說也。不知溢脈者,自寸而上貫於 魚際,直沖而上,如水之沸而盈溢也,與革脈何涉乎? 丹溪曰:「如按鼓皮,其於中空外急之義,最為親切之 喻。」

《牢脈》陰中之陽

體象 牢脈沉分大而弦實,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 牢主堅積,病在乎內。「左寸之牢,伏梁為病;右 寸之牢,息賁可定。左關見牢,脈家血積。右關見牢,陰 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為病;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按:牢有二義,堅固牢實之義,又深居在內之義也。故 樹木以根深為牢,蓋深入於下者也;監獄以禁囚為 牢,深藏於內者也。仲景曰:寒則牢固,又有堅固之義 也。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實大弦長,牢之體也。 牢脈所主之證,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屬陰寒;以其形 弦實也,故咸為堅積。若夫失血亡精之人,則內虛而 當得革脈,乃為正象。若反得牢脈,是脈與證,反可以 卜死期矣。《偽訣》云:尋之則無,按之則有,但依稀彷彿, 卻不言實大弦長之形象,是沉脈而非牢脈矣。又曰: 「脈入皮膚辨息難」,更以牢為死亡之脈矣。其謬可勝 數哉!叔和《脈經》云: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可 謂明盡已至。但伏脈雖重按之,亦不可見,必推筋至 骨,乃見其形,而牢脈既實大弦長,纔重按之,便滿指 有力矣,又何以謂之似伏乎?脈之義幽而難明。非字 字推敲。展轉審度。能無遺後學之疑乎。

《散脈》

體象。 散脈浮亂,有表無裏,中候漸空,按則絕矣。 主病, 散為本傷見則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臥。右 寸之散,自汗淋漓。左關之散,脹滿蠱壞。右關之散,當 有溢飲。居於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陽消命絕。 按散有二義,自有漸無之象,亦散亂不整之象也。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