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形氣相得,病之新也。「色澤以浮」,乘逆淺也。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形氣相失,病之久也;「色夭不澤」,乘傳深也。

《三部九候論》

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夭死色》,言五臟之形氣,由形臟之資生;五色之外榮。由五臟之所發。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 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 期。

「肥人者,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其氣濇以遲,刺此者宜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宜淺而疾之。實者邪氣盛也,虛者精氣奪也,宜瀉者迎而奪之,宜補者追而濟之。去血脈者,除宛陳也。」蓋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然後瀉有餘,補不足,無問其病之可否,必候其氣至和平,而後乃出其鍼也。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 者死,形氣相得者生。

夫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鍼經》曰:「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蓋形瘦者,正氣衰也;脈大者,病氣進也;胸中多氣者,氣勝形也;氣勝形者,邪氣盛而正氣脫也。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形氣和平,是為相得。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 要,不可不察也。

夫九鍼九候之道,貴在神與氣。心藏神,而為陽中之太陽,腎為生氣之原,而膀胱為之表裡,是以獨候手足之太陽者,太陽主諸陽之氣也。瞳子高者,乃太陽之神氣不足。蓋手太陽之脈,上頰,至目銳眥,其支者抵鼻,至目內眥,虛則經氣急,而瞳子高大矣。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系氣絕,故死必戴眼。雖然,手足之經氣,交相貫通。手經之不足,緣生氣之衰微。如生氣脫於下,手太陽先絕於上矣。故虛於上者宜補之。絕於下者為死證。所謂「木敷者其葉發,絃敗者其音嘶。」

《通評虛實論》

尺虛者,「行步恇然。」

尺虛者,脈氣虛於下也。恇,虛怯也。陽明之氣虛於下,則令人行步恇然,蓋身半以下,足太陰、陽明皆主之。

《刺熱篇》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 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

「五臟之色,各有其部,肝屬木而位居東方,故左頰先赤。」顏,額也,心合火而位居南方,故顏先赤,土位中央,故脾熱病者鼻先赤,肺屬金而位居西方,故右頰先赤。顋下謂之頤,腎屬水而位居北方,故頤先赤。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內連 腎,少陽之脈色也。

太陽之為病,脈浮見太陽之脈者,乃六氣之病始在太陽之表陽,此外因之熱病也。赤色之榮於顴頰間,乃五臟之熱始病氣而見於色,此內因之熱病也;曰骨者,謂尚在內而隱見於皮膚之間,當此之時,五臟之榮色,尚未與表陽之氣相交,表陽之熱尚未與五臟之榮氣相交,故《良工》曰:「病在太陽者,可從表汗而」解。熱在五臟者,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今且得汗,是可待時而已矣。若不急從汗解,則太陽之熱與臟熱相交,而太陽與厥陰之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矣。少陽屬腎,蓋少陽之氣發源於腎,故熱病內連。腎者,少陽之脈色也。

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外見少陽之脈,少陽之熱病也。色榮頰前,腎臟之熱病也。

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 者鬲上也。

如頰下之色,上逆於顴,是腎熱乘肝,當為大瘕泄。如下於牙車,是腎熱乘胃,當主腹滿。逆於顴後,是熱邪乘膽,當為脅痛。如逆於頰上者,是鬲上,心肺之分也。蓋言五臟之熱色,見於面部,而有外邪之熱者,當治其未病交爭,勿使外內相合,而成不救之死證。

《評熱病論》

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水者陰也,目下亦 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