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事,謂通變也。「上下」者,氣之通於天,病之變化也。先度其上下之通變,因而窮究其脈之通變,是以形弱氣虛者死,此又無論其脈之平與不平,度其形氣而知其死也。形氣有餘,脈氣不足者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者生,是當以形證、脈氣通變審之,而後可必其死生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 必靜,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 滑濇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 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 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 言妄期,此謂失道。

「轉神明」者,運己之神,以候彼之氣也。「上觀下觀」者,若視深淵,若視浮雲也。八正,日月星辰四時之氣也。別五部中,先別五臟之脈也。按脈動靜,候其浮沉遲數也。循尺滑濇寒溫之意,謂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濇者,尺之皮膚亦濇。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膚濇者,風痹也。尺膚熱其脈甚躁者,病溫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也。視其脈之大小,合之病能。「病能」者,奇恆之病也。「逆從」者,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也。苟能正其病名而後診,可十全不失其人情矣。「視息」者,候呼吸之往來,脈之去至也。「視意」者,閉戶塞牖。繫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不知診道,妄與生死之期,此失經絕理,是謂失道矣。

《解精微論》

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 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

五臟,主藏精者也。心者五臟六腑之主,故為五臟之事。精心開竅於目,故目者心之竅。《五臟生成篇》曰:「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故華於色者,心之榮也。有德者,見於色而知心氣之和也。

《靈樞經》

《九鍼十二原篇》

觀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 正。

此言上工「觀五色於目,知色之散復,即知病之散復矣。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邪氣臟腑病形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名曰明;按 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聞 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岐伯曰:「夫 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鼓桴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 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 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 三則神且明矣。《黃帝》曰:「願卒聞之。」岐伯答曰:「色青者, 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 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 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乃五臟五行之神氣而見於色也。脈者,榮血之所循行也。尺謂脈外之氣血,循手陽明之絡而變見於尺膚。脈內之血氣,從手太陰之經而變見於尺寸。此皆胃腑五臟所生之氣血,本末根葉之出候也。形肉,謂尺膚也。知色脈與尺之三者,則神且明矣。青黃赤白黑,五臟五行之氣色也。弦、鉤、代、毛、石,五臟五行之脈象也,如影響之相應者也。故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鉤,見其色而得脈之相應,猶坤道之順承天也。如色青而反見毛脈,色赤而反見石脈,此陰陽五行之反勝,故死。如色青而得石脈,色赤而得代脈,此色生於脈,陽生於陰,得陽生陰長之道,故其病已矣。

《經脈篇》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於皮毛」者也。 故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 皮節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篤丁死,火 勝金也。

手太陰之氣主皮毛,是以太陰氣絕則皮毛焦。手太陰主氣,氣主熏膚澤毛,故太陰者,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是以氣不榮則皮毛焦,津液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淖澤於骨節,潤澤於皮膚。氣不榮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皮節,則爪枯毛折矣。毛先死者,手太陰之氣先絕於外。丙篤丁死,肺臟之氣死於內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 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 勝火也。

心主血脈,故「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隨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