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氣有餘,陽氣滑盛而揚,故神動而氣先行。

心肺居上為陽,肝腎脾居下為陰,陰中有陽也。重陽之人者,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陽,及心肺之臟氣有餘者也。「熇熇高高」,手三陽之在上也;「言語善疾」,陰中之陽在中也;「舉足善高」,足三陽之在下也。心藏神,肺主氣,心肺之臟氣有餘,陽氣滑盛而揚,故神動而氣先行也。

黃帝曰:「重陽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 頗有陰者也。黃帝曰:「何以知其頗有陰也?」岐伯曰:「多 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數怒者,易解,故曰頗有陰。」其 陰陽之離合難,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心為陽中之太陽,肝為陰中之少陽,心主喜,肝主怒,心藏神,肝藏魂,魂隨神以往來者也。「神動而氣先行」者,神魂之相離也。重陽而頗有陰者,陰陽之相合也。陰陽之離合難,故神與魂合,則其神不能先行也。

《通天篇》

「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內而惡出,心和而 不發,不務于時,動而後之」,此太陰之人也。

太陰之人,太偏于陰矣。其人陰險,故貪而不仁;陰內而陽外,故好內而惡出。「湛湛」,清潔貌。「下齊」,謙下整齊足恭之態也。「心和而不發」,陰柔之性也。「不務于時」者,不通時務也。「動而後之」者,見人之舉動而後隨之,柔順之態也。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 害,見人有榮,乃反慍怒,心疾而無恩,此少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少偏于陰。故小貪。然賦陰險之性。局量褊淺。故常存賊害之心。利人之失。而忌人之得也。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于 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無常 悔,此太陽之人也。

于于,自足貌。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言大不慚,無必為之志也。《志發于四野》者,放曠而肆志也。「舉措不顧是非」者,恣意妄行,顛倒從違也。「自用」者,言不式古,行不遵先也。「雖敗而無常悔」者,陽剛而矯強也。陽在外,故偏陽之人,好誇張于外,而無內之實行也。

少陽之人,諟諦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好為外 交而不內附,此少陽之人也。

「《諟諦》好自貴」者,好自審為貴也。「有小官則高」者,妄自尊高也。「好外交而不內附」者,陽性而喜外務也。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 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 「至治。」

「居處安靜」者,恬惔虛無也。「無為懼懼,無為欣欣」者,心安而不懼,志閑而少欲也。「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者,與物無競,與世不爭也。「與時變化」者,隨時變遷,所謂禹、稷、顏回同道也。「居尊而謙」,其德愈光也。「譚而不治」者,無為而治也。「至治」者,不治之治也。此陰陽和平之象,惟聖賢能備而行之,則心正身修,而可以平治天下矣。

黃帝曰:「治人之五態奈何?」少師曰:「太陰之人,多陰而 無陽,其陰血濁,其衛氣濇,陰陽不和,緩筋而厚皮,不 之疾瀉,不能移之。」

「太陰之人,多陰無陽,故其陰血濃濁。陽氣者通會于腠理,無陽,故衛氣所行之濇滯也。陰血多,故筋緩,血多氣少,故皮堅而厚。」此陰陽不和之劇,不之疾瀉,不能移易也。

少陰之人,多陰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 脈小,而太陽脈大,必審調之,其血易脫,其氣易敗也。

「小胃而大腸者,以上為陽而下為陰也。多陰少陽,故六腑不調也。陽氣生于中焦,其陽明脈小者,生陽之本不足也。太陽之氣,生于水中,太陽脈大」者,寒水之氣盛也。此陰陽不和,故其血易脫而氣易敗,必審察其盛虛以調之。

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 陽。陰重脫者,陽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

「無脫其陰,而瀉其陽」者,陽為陰之固也。若陰氣重脫,則為陽狂。陰陽皆脫,則為暴死。蓋陽為陰之固,陰為陽之守。陽氣生于陰中,陰重脫則陽亦脫矣。

少陽之人,多陽少陰,經小而絡大,血在中而氣外,實 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氣脫而疾,中氣不足,病 不起也。

「經小而絡大者,以裡為陰而表為陽也。血在中而氣外」者,陰在內而陽在外,血為陰而氣為陽也。故欲實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如瀉氣則氣脫而疾,致中氣不足,病不起也。

陰陽和平之人,其陰陽之氣和,血脈調,謹診其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