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反關脈》

或問:「有人寸、關、尺三部之脈,按之絕無形跡,而移于 手陽明經陽谿與合谷之地動者,何與?」曰:「手太陰經 肺,與手陽明經大腸,一臟一腑,相為表裡。其列缺穴, 乃二經之絡脈,故脈從絡而出于陽明之經,此為妻 乘夫位,地天交泰,生成無病之脈耳。」

《樓英醫學綱目》

《衝督陰蹻陽蹻脈病》

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實盛者,此 為衝督之脈也。衝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也。衝督 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 不者必當猶豫,有兩心也。

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綿綿不可知,俱有陰脈,亦復細 微綿綿,此為陰蹻陽蹻之脈也。

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俛 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疾。

尺寸脈俱牢,直上直下,此為「衝脈。」胸中有寒疝也。

《諸脈診病雜法》

諸脈診病雜法者,竊恐迷亂診病大綱,故以雜法名 之也。凡脈之浮沉、遲數、虛實、洪細、滑澀,所指陰陽、表 裡寒熱、血虛氣實之病者,皆診病之大綱,學者當須 識此,勿令悮也。故《內經》論脈主病,必以陰陽相對言 之,或以五臟分配言之,未嘗雜他法者,欲人識其綱 也。故診病先定大綱,然後雜究諸病。如診得浮脈,大 綱主表也,「沉脈大綱主裡也,然後究竟其或屬寒、屬 風、屬氣等病之類」是也。

《本事記》:有人患傷寒六七日,心煩昏睡,咽燥,小便白 色,自汗。予診之,寸口尺中俱緊。予曰:「寒中少陰之經, 是以脈緊。仲景云:『脈緊而汗出者,亡陽也,屬少陰,法 當咽痛而復下利。蓋謂此也』。」有難之曰:「脈訣以緊脈 屬七表,仲景以緊脈屬少陰,然則緊脈屬陽耶?屬陰 耶?」予言:「仲景云:寸口脈俱緊者,清邪中于上焦,濁邪 中于下焦。」又云:「陰陽俱緊者,口中氣出,脣口乾燥,踡 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又云:「緊則為 寒。」又云:「諸緊為寒。」又云:「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 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假令欬者, 坐飲冷水,故令脈緊;假令下利,以胃虛,故令脈緊。」又 云:「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由是觀之,則是 寒邪之氣久客經脈所致,皆虛寒之脈也。其在陽經 則浮而緊,在陰經則沉而緊。故仲景云:「浮緊名為傷 寒。」又曰:「陽明脈浮而緊者,必潮熱。」此在陽則浮而緊 也,在陰則沉而緊。故仲景云:「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 虛損多汗,則陰當先絕而不見陽。」又云:「少陰病脈緊, 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此 欲解也,此在陰則沉而緊也。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 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欲知表裡臟腑,先以浮沉 遲數為定後,然兼于證而別陰陽也。

按開寶寺僧,衣缽甚厚,常施惠于人。孫重之,與往還。 一日謂孫曰:「某有一事于翁,約賞罰為戲,可否?」孫曰: 「如何為賞罰?」僧曰:「若診吾脈,若知某病,賞三十千為 一筵;若不中,罰十千歸小僧。」孫曰:「諾。」與之診,左手無 脈,右手有脈,遂尋左手之脈,乃轉左臂上,動搖如常。 孫曰:「此異脈也。醫書不載,脈行常道,豈有移易之理。」 往昔少年為驚撲震動心神,脈脫舊道,乍移臂外,復 遇驚撲,不能再歸。年歲長大,氣血已定,不能復移,目 下無病耳。僧曰:「某襁褓而撲跌幾死,固宜,脈失所。某 亦平生無病,亦不曾診脈,聞公神醫,試驗之,果神醫 也。」

《李梴醫學入門》

《診脈》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脈者所以主宰榮衛。而不可須 臾失也。從月從永。謂得此可永歲月也。古衇字從血 從。「所以使氣血各依分派而行經絡也。」醫家由脈 以識經絡虛實,由經絡虛實以定藥之君臣佐使,及 鍼灸穴法,是脈乃醫之首務。世俗偏熟《脈訣》而不知 《脈經》,專習單看,而不知總看。其實上古診脈有三:其 一,各于十二經動脈,分為三部,候各臟腑。其二,以氣 口人迎,決內外病因。其三,獨取寸口,以內外分臟腑, 以高下定身形,以生尅定榮枯,以清濁論窮通。故曰: 「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之生死吉凶也。」茲以《素》《難》 為主,兼采仲景及《脈圖》《脈經》《脈訣》《正傳》,權輿而補之, 以便初學誦讀。

《寸關尺定位》

掌後高骨號為關,傍骨關脈形宛然,次第推挨寸關 尺,配合天地人三元。

昔岐伯取氣口,象黃鐘作脈法,故氣口之數九分,陽數九也;尺內一寸,陰數十也。手腕高骨為關,從關至魚際,得同身之一寸,故名寸部;從關至尺澤,得同身之一尺,故名尺部。陽出陰入,以關為界,故名關部。寸應天為上部,關應人為中部,尺應地為下部。一部之中,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如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