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數十動》皆見于二十動之後,三十、四十動皆然。

《諸脈相類》

浮似芤,芤則中斷;浮不斷。浮似洪,力薄為浮,厚者洪; 浮似虛,輕手為浮,無力虛;滑似動,滑珠朗朗;動混混; 滑似數,滑利往來;數至多實似革,革按不移實大長 弦似緊,弦言其力;緊言象;洪似大,大按無力洪有力; 微似濇,濇短遲,細微如毛;沉似伏,伏極其沉深復深; 緩似遲,緩比之遲仍小快;遲似濇,遲息三至;濇短難 「弱似濡濡力柔薄弱如無結促代結緩促數止無定, 代歇有常命鮮回散似大散裡全無大翕翕。」

《諸脈主病》

浮風芤血滑多痰,實熱弦勞緊痛間,洪熱微寒臍下 積,沉因氣痛緩膚頑,濇則傷精陰敗血,又聞遲冷伏 格關。濡多自汗偏宜老,弱脈精虛骨體痠。長則氣理, 短則病細,氣少兮代氣衰。促為熱極,結為積虛,驚動 脫血頻來。數則心煩大病進,革去精血亦奇哉。

浮主風者,風氣浮蕩也。芤主血虛,血屬陰,陰道常乏,故中有間斷也。滑主血多,隨氣壅上為痰。實主氣實有熱,血隨氣行,氣血俱熱候也。弦主勞傷,氣血拘斂;緊主邪搏,氣血沸亂,故痛。洪乃氣血燔灼,表裡熱極;微乃氣血虛寒,臍下令積,作痛作瀉;沉為氣鬱,疼痛緩大。非時得之,則氣血不週,肌膚頑痹麻木。濇乃精血枯燥,男子得之,房勞傷精;女子有胎得之,胎中少血作痛,無孕得之,瘀血滯也。遲為陽虛裡寒,外見冷證。伏,乃陰陽潛伏,關格閉塞。濡主氣血衰疲,陽虛自汗,老人氣血已衰,故宜少壯得之。危則弱,由精氣虛損,骨髓空虛,故作痠痛,老人得之,亦無妨也。長則氣血有條理而不亂,帶緩則百病易治。「短」因氣滯,或胃氣衰少,諸病見短,難治。細本元氣不足,精血亦乏。代,乃元氣衰極,他臟代至死脈也。「促」乃陽盛而陰不相濟,熱蓄于裡也。「結」,乃陰盛而陽不相入,內外邪滯為積。虛乃氣血俱虛,故多恍惚驚悸。動,亦虛勞之脈,主脫漏、崩中、泄痢,血分之疾。數,亦熱極脈也,主心煩發狂。「大」,乃邪盛,氣血虛不能制,故病進也。《革》乃變易氣血,去留常度,男子不交精泄,女子崩中漏下,有孕半產,真虛寒怪證脈也。

《諸脈相兼主病論》

滑伯仁曰:人病雖不過寒熱虛實四者,而脈多兼見也。熱則流通,凡浮大數長皆熱也;寒則堅凝,凡沉小遲短皆寒也;實則形剛,凡實滑弦緊皆實也;虛則形柔,凡虛濇濡緩皆虛也。他如《難經》所謂「一陰一陽者,脈來沉而滑;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一陰三者,陽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一陰者,脈來浮而濇;一陽二陰者,脈來長而沉濇;一陽三陰者,脈來沉濇而短。時一浮者,皆兼見義也。」

《浮脈》

浮而有力則為風。

風包四氣而言。如浮緩浮弦則為傷風。浮緊則為傷寒。浮虛則為傷暑。浮濡則為傷濕。四氣在表皆浮。更與人迎相應。則為外感。在經無疑。

浮而無力斯為虛。

《經》曰:「諸浮者,腎不足也。瞥瞥如羹上肥,定知此脈陽氣微。」乍病見浮脈,乃傷風邪;久病宜沉;反見浮脈,裡寒表熱也。然必與氣口相應,則為內傷,氣血虛損。

浮數風熱,微欲解。

「浮數。」傷風挾熱也。帶微者。邪不傳而欲解。

浮遲身癢汗亦無。

裡虛不能作汗,其身必癢。

獨浮喘脹表中熱。

表邪盛,故氣逆喘脹。

浮緊滑疾百合辜。

「百合」,傷寒病也。

浮大癮疹。久為癩。

「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發癢,久久為癩。

浮滑痰飲痛如錐。

浮滑為風痰,為走刺疼痛。

《沉脈》

沉而有力則為積。

凡脈浮盛為病在表在外;沉堅為病在裡在內。

無力應知氣不平。

沉為諸鬱。

為水為泄。為厥逆。停飲。脇脹。兼癥瘕沉數。裡寒內熱 盛。

與人迎相應,則邪伏陰經而為實熱。

沉遲血冷裡寒生。

與氣口相應,則血凝氣滯,而為「沉寒。」

沉重傷暑弱墮髮。

沉重為傷暑發熱,沉弱者髮必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