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單」,緊而浮肺水攻。

浮緊為「肺經有水。」

浮沉俱緊中霧露,頭項強急溺妄通。

「浮緊」或寸緊,則霧露中于上焦,見太陽證,發熱頭項強痛,腰攣脛痠。「沉緊」或尺緊,則霧露中于下焦,見少陰證,足冷,便溺妄出,為難治。若浮沉俱緊,三焦俱中,其邪臍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溫,自吐利者生。

《長脈》

長為陽毒入臟深,熱閉陽明煩莫禁。坐臥不安身壯 熱,

長脈來去不絕,見于左關人迎之位,感于陽邪熱毒,在心肝二經。傳之下焦,其熱壅閉,乃陽經熱痰,主渾身壯熱,坐臥不安,表證多則微汗,裡證多則下之。又尺寸俱長者,陽明本脈也。

長大癲癇更迷心。

長大則為癲狂癇疾,乃痰熱迷于肝心所致。

長緩微邪犯下體。

與人迎相應,則微邪自愈;與氣口相應,則臟氣平治。

寸長足脛痛相侵。

《經》曰:「長而緩者,病在下。」又云:「寸口中手長者,足脛痛。」

《芤脈》

芤主血瘀不流通。

「芤」與人迎相應,則邪壅吐衄;與氣口相應,則榮虛妄行而為瘀滯。

熱入小腸,淋瀝膿。

心主血而不受邪,故熱入小腸,淋瀝膿血,疼痛,

崩漏衄吐隨所主。

寸芤則為衄血吐血,關芤則為便血,尺芤則下虛有瘀,崩漏尿血。

芤緊或數。腸內癰。

「芤緊」或挾洪數者。主榮脈留滯于腸胃之間。多見關部。則生內癰。

《微脈》

《微》。主中寒,氣血虛。

微與氣口相應。則陽虛脫泄。《仲景》云。「脈縈縈如蜘蛛細絲者。陽氣衰也。」

為衄。為崩。為急拘。

衄血崩漏。四肢拘急。

微浮嘔逆分內外。

內傷則為陽虛,外感則為風暑。

微沉自利汗有無。

微沉陰氣已虧。臟寒下利作潟。或虛汗不止。或亡陽無汗。

微弱少氣面無色,男精女帶面焦枯。

微弱為少氣。主男子失精溺血。女子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

微濇亡血增寒熱,曾經汗下醫之辜。

「脈微而澀者,病當惡寒,後乃發熱。」所以然者,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陽微惡寒,陰弱發熱,理也。久則夏月惡寒,冬月惡熱。蓋夏月陽氣在外,胃中虛冷,陽氣內微,故反惡寒;冬月陽氣在內,胃中煩熱,陰氣內弱,故反惡熱。晝寒夜熱,亦此義也。

《細脈》

細為寒濕,為脹泄。

細與人迎相應,則諸經中濕,濕則脹滿,濕多成泄。

細滑僵仆兼嘔熱。

細而滑為僵仆。為嘔吐。為發熱。

細緊癥瘕積聚縈,或為刺痛為痿蹶。

細而緊,為癥瘕積聚,為病在內,為刺痛,為身痛痿蹶。叔和云:「脛痛髓冷」是也。

內傷得之心神勞。

憂思過度也。

五臟凝涎。損氣血。

與「氣口」相應,則五臟凝涎,氣血俱虛。

惟有冬季為時脈,不療自痊《王氏訣》。

冬脈宜沉細而滑,故叔和云:「如逢冬季經霜月,不療其疴必自痊。」

《濡脈》

「濡」為亡血,為冷痹。

濡為亡血,為冷痹。《仲景》云:「脈來綿綿,如瀉漆之絕,前大後小者,亡其血也。」痹亦有因寒濕散漫而脈濡者,必與人迎應也。

虛汗不止。又乏氣。

濡為自汗。為氣弱。

蒸熱飧泄。下體重。

濡與氣口相應,則飧泄,腳弱骨蒸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