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者,皆在心之胞絡。由是察之,胞絡即為膻中,斷無可 疑。膻中以配心臟,自有確據。心肝脾肺俱各「一候,惟 腎一臟而分兩尺之候者,為腎有兩枚,形如豇豆,分 列於腰脊之左右也。」《刊誤》以兩尺候腎,深合經旨。《難 經脈訣》乃以左尺候腎水,右尺候命門相火,誤矣。攷 《明堂》《銅人》等經,命門一穴,在督脈第十四椎下陷中 兩腎之間,腎雖水臟,而相火寓焉。蓋一陽居二陰之 間,所以成乎坎也。獨不思脈之應於指下者。為有經 絡。循經朝於寸口。詳攷《內經》。並無命門之經絡也。既 無經絡。何以應診。而可列之右尺乎。但當以左腎為 水。右腎為火。不可以左為腎。右為命門也。

《人迎氣口說》

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以辨 外因,氣口以辨內因。又曰:「人迎緊盛傷於風,氣口緊 盛傷於食。」蓋寸部三分,關部三分,尺部三分,三部合 計,共得九分。每部三分者,前一分中一分,後一分也。 此云關前一分,仍在關上之前一分耳。人多誤認「關 前」二字,竟以左寸為人迎,右寸為氣口,誤矣。須知左 關前一分,正當肝部,肝為風木之臟,故外傷於風者, 內應風臟而為緊盛也;右關前一分,正當脾部,脾為 倉廩之官,故內傷於食者,內應食臟而為緊盛也。觀 其但曰傷於風,勿泥外因,而概以六氣所傷者,亦取 人迎也;但曰傷於食,勿泥內因,而概以七情所傷者, 亦取氣口也。古人人迎氣口有兩法,在左右兩手分 之,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在右手一手分之,肺在寸為 人迎,脾在關為氣口。蓋肺主皮毛,司腠理,凡風邪來 客,先犯皮毛,皆《肺經》「腠理不密所致也。」

《脈有不可以言傳說》

脈之理微,自古記之。昔在黃帝,生而神靈,猶曰若窺 深淵而迎浮雲。許叔微曰:脈之理幽而難明,吾意所 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筆墨載,可以口舌言者,皆跡 象也。至於神理,非心領神會,烏能盡其元微?如古人 形容胃氣之脈,而曰:「不浮不沈,此跡象也,可以中候 求也;不疾不徐,此跡象也,可以至數求也。」獨所謂「意 思欣欣,悠悠揚揚,難以名狀,非古人祕而不言,欲名 狀之而不可得,姑引而不發,躍如於言詞之表,以待 能者之自從耳。」東垣至此,亦窮於詞說,而但言脈貴 有神。惟其神也,故不可以跡象求言語告也。又如形 容滑脈,而曰「替替然如珠之圓轉」,形容濇脈,而曰「如 雨沾沙」;形容緊脈,而曰「如切繩轉索」;形容散脈,而曰 「如楊花散漫」,形容任脈,而曰「寸口丸丸。」此皆跡象之 外,別有神理。就其所言之狀,正惟窮於言語,姑借形 似以揣摹之耳。蓋悟理雖入微之事,然跡象未明,從 何處悟入?思境未苦,從何處悟出?必於四言之訣,二 十七字之法,誦之極其熟,思之極其苦,夫然後靈明 自動,神鬼求通。《啟元子》曰:「欲登泰岱,非徑奚從,欲詣 扶桑,無舟莫適。其是之謂乎。」

《因形氣以定診說》

逐脈審察者,一成之矩也;「隨人變通」者,圓機之士也。 「肥盛之人,氣居於表,六脈常帶浮洪;瘦小之人,氣斂 於中,六脈常帶沈數。性急之人,五至方為平脈;性緩 之人,四至便作熱醫。身長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 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見實強;南方之人,恆多軟弱。 少壯之脈多大;老年之脈多虛。酒後之脈常數;飯後」 之脈常洪,遠行之脈必疾,久饑之脈必空,室女尼姑 多濡弱,嬰兒之脈常七至。《經》曰:「形氣相得者生,參伍 不調者死。」其可不察於此乎?

《診貴提綱說》

脈者,氣血之先,陰陽之兆,貴得其綱領而提挈之也。 左手為陽,右手為陰,關前為陽,關後為陰,浮取為陽, 沈取為陰,數躁為陽,遲慢為陰,有力為陽,無力為陰, 長大為陽,短小為陰,明乎此,而脈之大端已在是矣。 故曰:約而言之,只浮沈遲數,已見其梗概,博而攷之, 雖二十四字,未盡其精詳。《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脈有相似宜辨》

洪與虛皆浮也,浮而有力為洪,浮而無力為虛。 沉 與伏皆沉也,沉脈行於筋間,重按即見。伏脈行於骨 間,重按不見,必推筋至骨乃見也。 數與緊皆急也, 脈數以六至得名,而緊則不必六至,惟弦急而左右 彈,狀如切緊繩也。 遲與緩皆慢也,遲則三至,極其 遲慢;緩則四至,徐而不迫。 實與牢皆兼弦、大、實、長 之四象,合為一脈也。實則浮、中、沉三取皆然,牢則但 於沉候取也。 洪與實,皆有力也,洪則重按少衰,實 則按之亦強也。 革與牢皆大而弦也,革則浮取而 得,牢則沉取而見也。 濡與弱,皆細小也。濡在浮分, 重按即不見也。弱主沉分,輕取不可見也。 細與微, 皆無力也。細則指下分明,微則似有若無,模糊難見 矣。 促結濇代。皆有止者也。數時一止為促。緩時一 止為結。往來遲滯。似止非止為濇。動而中止。不能自 還。止有定數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