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而斷續者,為歇至。何謂躁亂?因汗下後,脈當靜,今反 盛者,曰躁亂,大凶之兆也。然則君之言有所據乎?」吁! 難言也。此出經常大法之格語也。客欣然喜而謝曰: 「予雖白首窮經,生平仰慕,不意邂逅幸獲開予茅塞, 正謂鼷鼠而發千鈞之弩,甚所不當,可謂切而磋、琢 而磨者也。較今庸俗,實醯雞坎蛙,不知甕外之有天, 井外之有海耳。感君發明於後,豈非再來人乎?」遂筆 錄以示之。

傷寒之病,非比雜科,乃大方脈之首務也。其間脈理 精深,艮震無常,死生反掌,甚所難明。苟或有稱治傷 寒者,未免羊質虎皮,然則名譽虛隆,而實德則病矣。 余早年盲學,昏昏如蠅觸牖,後得漢長沙張仲景先 師治法,所謂《石函遺著》,名曰《遺芳嘉祕》,玩而誦之,以 開茅塞,手足舞蹈,不自知也。數試數驗,豈不珍重哉! 苐。恐吾老子。亦猶前之昏學。臨病無措。故將遺旨應 手得心訣法。纂以成集。名曰《傷寒證脈藥截江》。網與 朝夕。「覽以看省己之愚。」原夫傷寒之脈,浮、大、動、數、 滑為陽,沈、澀、弱、弦、微為陰。其弦、緊、浮、滑、沈、澀六者,為 殘賊之脈,故諸脈作病。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土緩為 四季之正脈,浮沈遲數為客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呼出心肺為陽,吸入腎肝為陰。一呼一吸為一息,寸 口為陽,尺澤為陰,中為關界。陽主氣,陰主血,血為榮, 氣為衛。「寒則傷榮,風則傷衛,理自然也。」所謂傷寒之 病,從淺入深,先以皮膚肌肉,次入筋骨腸胃,專以浮、 中、沈、遲、數,辨其陰陽寒熱,及表裡虛實而斷之矣。諸 浮為在表,輕手於皮膚之上,便得之曰浮;略重指於 皮膚之下,肌肉之上,陰陽各半得之曰中,證屬半表 半裡。諸沈為在裡,重手於肌肉之下,筋骨之間,方得 之曰沈。屬陰。諸遲為在臟,屬寒;諸數為在腑,屬熱。陰 陽寒熱虛實,用在有力無力中分。有力者,為陽為熱 為實;無力者,為陰為寒為虛。《雜病》以弦為陽,《傷寒》以 弦為陰;《雜病》以緩為弱,傷寒以緩為和;《傷寒》以大為 病進,以緩為邪,退緩為胃脈。有胃氣曰生,無胃氣曰 死。傷寒病中有神脈,如脈中有力,即為有神,神者氣 血之先也。兩手無脈曰「雙伏」,一手無脈曰單伏,必有 正汗也。寸口陽脈中,或見沈細者,但無力者,為陽中 伏陰。尺部陰脈中,或見沈數者,為陰中伏陽。寸口數 大有力為重陽,尺部微而無力為重陰。寸口細微如 絲為脫陽,尺部細微無力為脫陰。寸脈浮而有力,主 寒邪表實宜「汗;浮而無力主風邪,表虛宜實。」「尺脈沈 而有力,主陽邪在裡為實,宜下;無力主陰邪在裡為 虛,宜溫。」寸脈弱而無力,切忌發吐;尺脈弱而無力,切 忌汗下。初按來疾去遲,名曰「內虛外實;去疾來遲,名 曰內實外虛。」尺寸俱同,名曰「緩。」緩者和而生也。汗下 後,脈靜者生,躁亂身熱者死,乃邪氣勝也。溫之後脈 來歇止者,正氣脫而不復生也。純弦之脈,名曰負,負 者死;按之解索,名曰《陰陽離》,離者死。陰病見陽脈者 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三陰三陽脈證》

《經》云:「尺寸俱浮大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 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傷寒則發熱惡寒,傷 風則鼻塞惡風。然傷風有汗。傷寒無汗。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其脈挾鼻 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又曰,不惡寒而作 渴,皆為在經;不惡寒,反惡熱,自汗出,大便難,此為在 腑。

「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脇 絡於耳,故胸脇痛而耳聾,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 而嘔。此三經受病,未入於腑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沈細者,太陽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脈布 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咽乾,或腹痛,手足溫,自利不 渴。

「尺寸俱沈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脈貫腎, 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惡寒、口中和,默默 欲寐,時時腹痛,又咽痛三證。

「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 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脣青,舌捲筋急,或渴不 欲飲食,即吐蛔,此三經皆受病也。已入於腑者,可下 而已。此皆自陽經傳來者,故宜下而去之,非若陰經 自中之寒,此則為真陰證矣,當用四逆湯輩溫之。

《章潢圖書編》

《脈總論》

脈者何也?莫非氣乎?氣為衛,衛行脈外。莫非血乎?血 為榮,榮行脈中。然則「脈」之一字,果何物乎?試原之, 必有說矣。蓋人之渺軀,渾然中處,吾身之氣血,即天 地之陰陽也。天地之陰陽,所以一升一降者,必有主 宰者焉;人身之氣血,所以一周一轉者,必有統御者 焉。知此則知脈矣。古之「衇」字,從血從所以使氣血 各依分派而行經絡也。今之脈字,從月從永,所以使 肌肉以之長久,而保天年也。脈者有三:一曰命之本, 二曰氣之神,三曰形之道,《經》所謂天和是矣。至於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