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滿,為閉結,為癥瘕,為瘀血,為痰飲,為腹痛,為喘嘔欬 逆等證。火邪實者,洪滑有力,為諸實熱等證;寒邪實 者,沉弦有力,為諸痛滯等證。凡在氣在血,脈有兼見 者,當以類求。然實脈有真假,真實者易知,假實者易 誤。故必問其所因,而兼察形證,必得其神,方是高手。

《常變》

持脈之道,須明常變。凡眾人之脈,有「素大、素小、素陰、 素陽」者,此其賦自先天,各成一局也。邪變之脈,有倏 緩倏疾,乍進乍退者,此其病之驟至,脈隨氣見也。故 凡診脈者,必須先識臟脈,而後可以察病脈;先識常 脈,而後可以察變脈。於常脈中,可察人之器局壽夭, 於變脈中,可察人之疾病吉凶,診家大要,當先識此。

《四診》

凡診病之法,固莫妙於脈,然有病脈相符者,有病脈 相左者,此中大有元理。故凡值疑似難明處,必須用 四診之法,詳問其病由,兼辯其聲色,但於本末先後 中,正之以理,斯得其真。若不察此,而但謂一診可憑, 信手亂治,亦豈知脈證最多,真假見有不確,安能無 誤?且「常診者知之猶易,初診者決之甚難,此四診之」 所以不可忽也。故《難經》以切居四診之末。其意深矣。 陶節菴亦曰:問病以知其外。察脈以知其內。全在活 法二字。乃臨證切脈之要訣也。此義惟汪石山言之 最詳。並附於後卷。

《獨論》

「《脈義》之見於諸家者,六經有序也,臟象有位也,三部 九候有則也」,昭然若此,非不既詳且備矣。及臨證用 之,則猶如望洋,莫測其孰為要津,孰為彼岸。予於初 年亦嘗為此所迷者,蓋屢屢矣。今而熟察其故,乃知 臨岐亡羊,患在不得其獨耳。茲姑以部位言之,則無 不曰「心、肝、腎居左之三部,肺脾命居右之三部」,而按 部以索臟,按臟以索病,咸謂病無遁情矣。故索部位 者,審之寸,則似乎病在心肺也;審之關,則似乎病在 肝脾也;審之尺,又似乎病在兩腎也。既無無脈之部, 又無無病之脈,而病果安在哉?孰是孰非,此難言也。 再察其病情,則有如頭痛者一證耳,病本在上,兩寸 其應也。若以經臟言之,則少陽陽明「之痛,不應在兩 關乎?太陽之痛,不應在左尺乎?上下無分,此難言也。」 又如淋遺一證耳,病本在下,尺中所主也。若氣有不 攝,病在右寸矣;神有不固,病在左寸矣;源流無辯,此 難言也。諸如此類,百病皆然。使必欲以部位言,則上 下相關,有不可泥也;使必欲以經臟言,則承制相移, 有不可執也。言難盡,意,繪難盡神,無弗然矣。是可見 諸家之所臚列者,亦不過描摸影響,言此失彼,而十 不得一。苐覺其愈多愈繁,愈繁愈失,而迷津愈甚矣。 故善為脈者,貴在察神,不在察形。察形者,形千形萬, 不得其要;察神者,惟一惟精,獨見其真也。獨之為義, 有部位之獨也,有臟氣之獨也,有脈體之獨也。部位 之獨者,謂諸部無恙,惟此稍乖,乖處藏奸,此其獨也。 臟氣之獨者,不得以部位為拘也。如諸見洪者,皆是 心脈;諸見弦者,皆是肝脈。肺之浮,脾之緩,腎之石。五 臟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乖而強者,即 本臟之有餘,乖而弱者,即本臟之不足。此臟氣之獨 也。脈體之獨者,如《經》所云:「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 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此 脈體之獨也。總此三者,獨義見矣。夫既謂之獨,何以 有三?而不知三者之獨,亦總歸於獨小、獨大、獨疾、獨 遲之類,但得其一,而即見病之本矣。故《經》曰:「得一之 精,以知死生。」又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則 流散無窮。」正此之謂也。雖然獨不易言也,亦不難言 也。獨之為德,為群疑之主也,為萬象之源也,其體至 圓,其用至活也。欲得之者,猶縱目於泰山之頂,則顯 者顯,隱者隱,固若易中有難也;猶認針於滄海之中, 則左之左,右之右,還覺難中有易也。然不有無岐之 目,無二之心,誠不足以因彼之獨而成我之獨也。故 曰:「獨不難知也」,而惟恐知獨者之難其人也;獨自有 真也,而又恐偽辯者假借以文其僻也。真獨者兼善 成於獨善;偽獨者毒己由於毒人。獨之與「毒」,音雖若 同,而利害則天淵矣。故並及之,以識防於此。

《上下來去至止》

上下來去至止,此六字者,深得診家之要,乃滑伯仁 所創言者苐,滑氏之說,未盡其蘊,此中猶有精義,余 並續而悉之。蓋此六字之中,具有三候之法,如初診 之先,即當詳審上下。上下之義,有升降焉,有陰陽焉, 有臟象焉,有補瀉焉,上下昭然,則證治條分,而經濟 自見,此初候之不可不明也。及診治之候,即當詳察 「來去。」「來去」之義,或指下之和氣未來,形證之乖氣未 去,此進退可別矣。或何者為邪氣漸去?何者為生氣 漸來?此消長有徵矣。來去若明,則吉凶可辯,而權衡 在我,此中候之不可不察也。再統初中之全局,猶當 詳見「至止。」「至止」之義,即凡一舉一動,當料其勢所必 至,一聞一見,當思其何所底止。知始知終。庶乎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