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稱也,行陽二十五度右遷,而升浮降沉之化也。其虛 也,皆由脾胃之弱。以五臟論之,心火亢甚,乘其脾土, 曰熱中,脈洪大而煩悶。《難經》云:「脾病當臍有動氣,按 之牢若痛」,動氣築築然堅牢,如有積而硬,若似痛也, 甚則亦大痛。有是則脾虛病也,無則非也。更有一辨: 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虧弱也。且心火 大盛,左遷入于肝木之分,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其脈 洪大而弦,時緩,或為眩運戰搖,或為麻木不仁,此皆 風也。脾病體重節痛,為痛痹,為寒痹,為諸濕痹,為痿 軟無力,為大疽大癰。若以辛熱助邪,則為熱病,為中 風,其變不可勝紀。木旺運行,北越左遷入地,助其腎 水,水得子助,入脾為痰涎,自入為唾,入肝為淚,入肺 為涕,乘肝木而反尅脾土明矣。當先于陰分補其陽 氣,升騰行其陽道,而走空竅。次如寒水之「藥,降其陰 火,黃蘗、黃連之類是也。先補其陽,後瀉其陰,脾胃俱 旺,而復于中焦之本位,則陰陽氣平矣。火曰炎上,水 曰潤下,今言腎主五液,上至頭,出于空竅,俱作泣涕 汗涎唾者何也?」曰:「病癇者,涎沫出于口,冷汗出于身, 清涕出于鼻,皆陽蹻陰蹻,督衝四脈之邪上行,腎水 不任煎熬,沸騰上行為之」也。此奇邪為病,不繫五行 陰陽十二經所拘,當從督衝二蹻四穴中奇邪之法 治之。「五臟外有所主,內無所受」,謂外主皮毛血脈肌 肉筋骨,及各空竅是也。若胃氣一虛,無所稟受,則四 臟經絡皆病。況脾全藉胃土平和,則有所受而生榮, 周身四臟皆旺,十二神守職,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 竅通利,外邪不能侮也。

《脾臟苦欲補瀉藥味》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 草;以甘補之,人參;以苦瀉之,黃連;虛,則以甘草、大棗 之類補之,如無他證,錢氏益黃散主之。心乃脾之母, 以炒鹽補心。實則以枳實瀉之,如無他證,以瀉黃散 瀉之。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脾數三》

問:「脾寄于坤,如何是損至第三?若從脾為第二,從腎 為第四,請言脾數。」答曰:「脾雖寄于坤,實用于已,從上 肺心,從下腎肝,脾中得三數也。如氣寄于辛而用于 寅,包絡三焦寄于丑而用于申也,此人之所以肖天 地而生。」《易》曰:「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 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飲食傷脾論》

《四十九難》曰:飲食勞倦則傷脾。《經》云:「飲食自倍,腸胃 乃傷,腸澼為痔。」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穀,主五 味也。胃既傷,則飲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倦困,心腹 痞滿,兀兀欲吐而惡食,或為飱泄,或為腸澼。此胃傷 脾亦傷明矣。大抵傷飲、傷食,其治不同。傷飲者,無形 之氣也,宜發汗、利小便,以導其濕;傷食者,有形之物 也,輕則消化,或損其穀,此最為妙也,重則方可吐下。

《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

《十四難》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夫脾胃、大 腸、小腸、三焦、膀胱,倉廩之本,營之所居,名曰器,能化 糟粕轉味而出入者也。若飲食熱無灼灼,寒無淒淒, 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或飲食失節,寒溫 不適,所生之病;或溏泄無度,或心下痞悶,腹脅䐜脹, 口失滋味,四肢困倦,皆傷于脾胃所致而然也。腸胃 為市。無物不受。無物不入。若風寒暑濕燥一氣偏勝。 亦能傷脾損胃。觀證用藥者。宜詳審焉。

《脾胃將理法》

白粥、粳米、菉豆、小豆、鹽、豉之類,皆淡滲利小便。且小 便數,不可更利,況大泄陽氣,反行陰道,切禁濕麪,如 食之覺快,勿禁。

藥中不可用澤瀉、豬苓、茯苓、燈心、琥珀、通草、木通、滑 石之類,皆行陰道而瀉陽道也。如渴如小便不利,或 閉塞不通,則服。得利勿再服。

忌大鹹,助火邪而瀉腎水真陰,及大辛味蒜韭五辢 醋大料物,官桂、乾薑之類,皆傷元氣。

若服升沉之藥,先一日將理,次日腹空服,服畢更宜 將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不然則反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