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之。

脾實,以枳實瀉之。如無他證,以黃連瀉之。

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之。

脾主濕,自病則泄瀉,多睡,體重倦怠,急以苦燥之, 實則瀉赤黃。睡不露睛,瀉黃散。

虛則瀉白色,睡則露睛,白朮散。

肝乘脾,賊邪風勝,泄而嘔,茯苓半夏湯。

心乘脾虛邪,壯熱體重而瀉,「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 肺乘脾實邪,能食不大便而嘔嗽。煎檳榔大黃湯,下 葶藶丸。

腎乘脾,微邪惡寒而泄,理中丸。

鍼灸

《素問》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 痛。虛則腹滿腸鳴,飱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 陰血者。」

脾主肌肉,主通會五臟元真之氣。脾氣傷,故身重而肌肉善痿。痿者,肌肉委棄不仁也。足太陰經脈,循徑膝,邪在經絡,故足不收。氣傷,故善瘈而痛,腹滿腸鳴,飱泄食不化,此因脾氣虛,而不能轉輸水穀故也。榮衛氣血,始於足少陰腎,生於足陽明胃,輸於足太陰脾,故取此三經,以通經氣。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 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 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陰氣從足上行至頭,故先頭重。陽明之脈循頰,故頰痛。脾絡注心中,故心煩而顏青。熱邪干胃,故欲嘔。脾主肌肉,故身熱也。《經》云:「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陰病者不能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陰熱甚於內,陽熱甚於外,陰陽內外交爭,故腰痛不可用俛仰也。腹者脾土之郛郭,故腹滿泄。胃之悍氣上衝頭者,循牙車下人迎,故頷下痛也。脾病者,加於《甲乙》,甲乙不死,起於戊己。如反逆而內干於臟,則不能外出而汗解矣。足太陰陽明,相為表裏,故刺之。

《靈樞》曰:「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 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 若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

脾胃主肌肉,故邪在脾胃,則肌肉痛。脾乃陰中之至陰,胃為陽熱之腑,故陽明從中見太陰之化,則陰陽和平,雌雄相應。若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而消穀善饑;若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而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者,邪病之有餘;俱不足者,正氣之不足,故皆當調之三里而補瀉之,亦從腑而和臟也。

《千金方》曰:「右手關上陰絕者,無脾脈也。若少氣下利, 腹滿身重,四肢不欲動,善嘔,刺足陽明,治陽。」

右手關上「陰實」者,脾實也。若腸中伏伏如堅狀,大便 難,刺足太陰,治陰。

脾病其色黃,飲食不消,腹苦脹滿,體重節痛,大便不 利,其脈微緩而長,此為可治,宜服平胃丸、瀉脾丸、茱 茰丸、附子湯。「春當刺隱白,冬刺陰陵泉,皆瀉之。夏刺 大都,季夏刺公孫,秋刺商丘,皆補之。」又當灸章門五 卜壯,背第十一椎百壯。

脾熱者,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俛仰,身黃腹滿,食嘔,舌 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處各七 壯。

導引

《千金方》曰:「六字訣,若脾病即唏出。其法夜半後八十 一,雞鳴七十二,平旦六十二,日出五十四,辰時四十 五,巳時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 病有四種,一冷痹,二氣疾,三邪風,四熱毒。若有患者, 安心調氣,此法無有不瘥也。」

脾病用唏。脾臟病者,體上遊風習習,遍身痛煩悶。相 法:脾色黃,通土色,夢或作小兒擊歷人邪猶人或如 旋風團轉。治法用唏氣出。又云:「脾病者,用大唏三十 遍,細唏十遍,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然後乃可為 之。」

《養性書》曰:「吐納法,脾病用呼法,用三十六數,能去脾 家一切冷氣,發熱霍亂,宿食不化,遍體頑痹,腹內結 塊,疾愈則止。」

導引法:「可大坐,伸一腳,屈一腳,以兩手向後,反掣三 五度。亦可跪坐,以兩手拒地,回顧用力更視,各三五 度。」能去脾臟一切風邪,喜食。為之畢,良久閉目,三嚥 三叩齒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