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胃經諸穴歌 》「足陽明,四十五,是承泣四白而數,巨髎有地倉之積,大迎乘頰車之夥,下關頭維及人迎,水突氣舍與缺盆,氣戶兮庫房、屋翳,膺窻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天樞外陵,大巨從水道歸來,氣衝入髀關之境,伏兔至陰市梁丘,犢鼻自三里而行,上巨虛兮條口,下巨虛兮豐隆,解谿衝陽」 入陷谷,下內庭,《厲兌而終分寸歌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倉夾吻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分。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房屋翳膺窻近,乳中正在乳頭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卻去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與君陳。不容巨闕旁三寸,卻近幽門寸五新。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上下一寸無多少,共去中行三寸尋。天樞臍旁二寸間,樞下一寸外陵安。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四寸水道全,樞下六寸歸來好,共去中行二寸邊,氣衝鼠鼷上一寸,又去中行四寸專,髀關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記,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條口位,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豐隆係,卻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邊綴,解谿去庭六寸半,衝陽庭後五寸換,陷谷庭後二寸間,內庭次指外間現,厲兌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

《經水篇》

足陽明外合於海水,內屬於胃。

海水汪洋於地之外。而地居海之中。陽明居中土。為萬物之所歸。又為水穀之海。故足陽明外合於海水。而內屬於胃。

《海論篇》

「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衝,下至三里。

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衝,氣在腹者止之背俞,下至足之三里,是水穀之海,上通於天氣,而下通於經水也。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饑不受穀 食。

胃氣有餘,故腹脹滿;胃氣不足,故饑不受穀食。

《病傳篇》

病先發於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 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按:《素問標本病傳論》曰:「胃病脹滿五日,少腹腰脊痛,胻痠,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五日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也。蓋病先發於胃,故脹滿五日而之腎,則少腹腰脊痛,胻痠;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𦛗筋痛;五日而上之心,則身體重。蓋心主血脈,血脈者,所以濡筋骨而利關節者也。」二乃火之生數,死於二日者。火之生氣絕也。冬夜半者。水乘火滅之義。夏日昃者。亦太陽之生氣絕也。

《論痛篇》

「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勝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 不勝毒也。

陽明居中土,主受納水穀,藉少陰之氣上升,戊癸相合,化大火土之氣,而後能蒸泌水穀之精微,是以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少陰陽明之氣並盛,故皆能勝毒。

《五味篇》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 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 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鹹,先走 腎。穀氣津液已行,榮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夫穀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歸所喜,津液各走其道,穀氣津液已行,榮衛大通,所化之糟粕,乃傳於小腸,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也。

穀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 別出兩行榮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 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 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 一日則氣少矣。

上焦出胃上口,中焦亦並胃中,故曰「胃之兩焦。」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賴以受氣。別出兩行榮衛之道,其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大氣,宗氣也,胸中,膻中也。其宗氣之摶而不行者,乃積於胸中,命曰氣海。上出於肺,循咽喉以司呼吸,呼則氣出,吸則氣入也。夫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穀入於胃。化其精微有五氣。五味故為天地之精氣。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其大數常出三入一。蓋所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