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32

此页尚未校对

導引法:「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五舉,能去 肺家風熱積勞。又反拳搥脊上,左右各三五度,去胸 臆間風毒。閉氣為之,良久,瞑目嚥液,三叩齒而止。」 又法: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朔望旭旦西面坐,鳴天鼓 也。飲玉漿三,然後瞑目正心,思兌宮白氣入口,七吞 之,閉氣七十息。

《保生祕要》曰:「論肺氣滯澀,古云:醫道通仙,道,苐要清 明氣血二字之理。氣為先天之用,屬於陽,無形而有 影;血為後天之行,屬於陰,有形而成質。」氣旺則血榮 而調潤,氣絕則血枯而滅形。故氣虛血弱,滯澀而成 病。澀於肺則肺氣不清,液凝滯而生痰。諸氣膹鬱,皆 屬肺上焦之疾,或傳於大腸,秋月金旺,宜常呬吸以 和其肺氣,慎勿用諸肺,則不厭其魄時,秋初夏末,熱 氣酷甚,少貪風涼,免傷背之腧穴。中風之證,蓋感此 也。肅殺之天,殺中有生,秋風之日,戒傷生命。大抵萬 物收斂,人心更要持守,勿為馳逞發揚。

臟腑門十二大腸

《黃帝素問》

《靈蘭祕典論》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居小腸之下,小腸之受盛者,賴以傳道,濟泌別汁變化糟粕從是出焉。

《氣厥論》

小腸移熱于大腸,為《虙瘕》,為沉。虙音伏

瘕者,假也,假津血而為聚汁也。蓋小腸主液,大腸主津,小腸移熱于大腸,則津液留聚而為伏瘕矣。沉痔也。小腸主火,大腸主金,火熱淫金,則為腸痔。《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濇為沉痔。」

《靈樞經》

《本輸篇》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于商陽,商陽在大指次指之端 也,為「井金;溜于本節之前二間,為榮;注于本節之後 三間,為俞;過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行 于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于曲池,在 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

大腸小腸。皆屬于胃。三焦出于足太陽之絡。而上合于手少陽之經。故六腑皆出于足之三陽。上合于手者也。

《邪氣臟腑病形篇》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 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大腸者傳道之官,故病則腸中切痛,而鳴濯濯。陽明秉清金之氣,故冬日重感于寒,即瀉當臍而痛。大腸主津液,津液者淖澤注于骨,故病則不能久立也。大腸屬胃,故與胃同候,取《胃經》之巨虛上廉。

《經脈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 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 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 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 挾鼻孔,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 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 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蓋氣傷痛,形傷腫,因氣以及形也。大腸傳導水穀,變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則津液竭而火熱盛,故為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諸證。肩臑及大指之次指,皆大腸經脈所循之部分。如腑氣有餘,則當脈所過之處熱腫,腑氣虛則寒慄不復,手陽明之主氣也。

大腸經諸穴之圖

大腸經諸穴之圖

《大腸經諸穴歌 》:手陽明,廿穴名,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谿之俞,過遍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臂臑、肩髃上於巨骨,天鼎紆乎扶突,禾茆脣連,迎香、鼻迫分寸歌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谿上側腕中是,遍歷腕後三寸安,溫溜」 腕後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逄,曲池屈骨紋頭盡,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尋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