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3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痢中「六神丸。宜調則調。」

《良方》「六神丸治赤白痢疾。用麥芽、茯苓、陳皮、枳殼麩炒黃、木香煨,白痢倍之黃連,赤痢倍之」 上六味等分為細末,用神麯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詳此方。黃連可與解暑毒,清臟腑,厚腸胃。木香能溫脾胃,逐邪氣上下痛。枳殼能寬腸胃,茯苓能利水,神麯、麥芽可以消滯,真痢中之要藥也。

滯下,「百中散。可止則止。」

百中散「治一切痢,不問赤白,一日之間百行者,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 用鶯粟三斤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淹一宿,炙令薑汁盡為度,淨秤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空心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魚鮓毒物三日。

潤腸通祕麻仁丸果有神效。

精要神功「麻仁丸麻仁去殼,研令極細,大黃各三兩,紙裹煨人參七錢半,煨當歸一兩,除麻仁外為細末,合和麻仁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水任下,食後睡服。」

行滯推堅,六磨湯豈無奇功。

《奇效良方》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腸祕澀。用木香、沉香、檳榔、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將六味熱湯磨服,以通為度。

痔瘡熱痛,腦麝研入蝸牛。

痔瘡腫痛:用蝸牛一錢,片腦、麝香各少許,同研爛,用磁盒盛,次早取汁敷痔上,痛止腫消。

膽水磨敷井水。

熊膽膏:治痔極效。用熊膽、片腦,各研細,用井華水調,以雞翎掃痔上,良驗。

痢疾腹痛薑茶煎,治出《坡仙》。

薑能助陽,茶能助陰,二者皆能消散,又且調平陰陽,況於暑毒酒食毒,皆能解之也。不問赤白冷熱通用之。老生薑切如豆許,與茶葉等分,用新汲水煎服。《東坡醫文》潞公作效。

《梅蜜飲方》·書登父

《潛谿》云:「熱痢陳年,白梅、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梅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將木香、生蜜、肉豆蔻為佐,最治痢立效。」

腸內生癰,返魂湯而加減隨宜。

《青囊雜纂》:榮衛返魂湯,治肚腸內癰,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並加忍冬藤。此藥專治內癰,但當審其虛實,或通或補,補則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不明虛實,則此方亦自能通順,十宣自能內補,可無他變。榮衛返魂湯《西江月》:「血氣逆於肉裏,故令壅結癰疽,調和榮衛孰堪宜,赤芍木通白芷,何首烏同枳殼茴」 香、烏藥、當歸,更加國老等無疑。水酒同藥《濟世》上九味各等分,水酒湯使,隨證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獨活,每服四錢,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其十宣散,若天炎熱可去桂,加瓜蔞子、赤茯苓。

《十宣散》而去增適,可驗寒熱而用溫涼,定虛實而施 補瀉。

《十宣散》:用人參、當歸、黃芪各一錢、甘草炙、白芷、川芎、桔梗炒各一錢、厚朴薑製五分、防風、肉桂各三分。用水二鍾,煎至八分,不拘時溫服。

《本經補瀉溫涼藥》

《補》: 「鶯粟殼、牡蠣、木香、肉豆蔻、椶櫚子、五倍子、蓮子、 蓁子、訶梨勒、龍骨。」

瀉: 胡:「桃仁、枳殼、麻子仁、芒硝、續隨子、石斛、大黃、檳 榔、旋覆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子。」

溫: 「吳茱萸、人參、乾薑、石蜜、桃花石、木香、肉桂、半夏。」 涼: 「條芩、槐花、茅根、花粉、元參、黃連、沙糖。」

《東垣報使》引《本經》藥:葛根、白芷、升麻。行上石膏。行下

鍼灸

《靈樞》曰:「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 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

此邪在大腸而為病也。大腸為傳導之官,病則其氣反逆,是以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膏肓即臟腑之募原,膏在上而肓在下,肓之原在臍下一寸五分,曰脖胦,乃大腸之分。巨虛上廉,在三里下三寸,取巨虛。三里者,大腸屬胃也。

《千金方》曰:「右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大腸脈也。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