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氣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 華日脫,邪氣乃并,此治之二過也。

「味歸形,氣歸精,味傷形,氣傷精,熱傷氣,寒傷形。」樂者必過于溫飽,苦者必失于飢寒。是以飲食失節,寒溫失宜,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則形體毀沮矣。喜怒不中,則陰陽不和,而厥氣上行,脈滿去形。蓋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肌腠氣分為陽,經脈血分為陰。陰陽和平,則營衛血氣上下循環,外內出入。如暴喜傷陽,則氣并于陽而為厥逆。暴怒傷陰,則血并于陰而為脈滿。蓋肌形之血氣并于脈中,故謂脈滿去形也。盛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致使精華日脫,陰陽寒熱之邪氣相并,此治之二過也。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脫勢, 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 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 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

封君敗傷,故貴,脫勢欲侯王而不可得。此憂患緣于內,是以精神內傷。《靈樞經》曰:「憂恐忿怒傷氣。」是三者皆不能守,而失其常矣。始富後貧,則傷其志意。志意者,所以馭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故榮衛調,志意和,則筋骨健強,腠理緻密。故傷其志意,則精神不能內守,外為筋骨攣躄之病。榮衛不調,腠理不密。故外為柔弱。而三者亦失其常矣。嚴、窮究也。動神。謂運動其神。移者移精變氣也。

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

「終始」者,經脈為紀,凡診者必知之。「餘緒」,謂更知灸刺補瀉之緒端。「當合男女」,謂鍼刺之要,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納,是謂得氣。

「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 何術之語。

「左為《人迎》而主血,右為氣口而主氣。」離絕者,陰陽血氣,各有左右之分別也。是以血氣皆病,則氣鬱于右,而血結于左。蓋以憂恐傷右部之肺腎,喜怒傷左部之心肝,以致五臟空虛,血氣各離其所守之本位。工不知人迎氣口有陰陽氣血之分,又何術之語哉?

嘗。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 留薄歸陽,膿積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 四肢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 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 事不明也。

如嘗。「而一旦喪其貲,則大傷其神魂,是以心主之脈,肝主之筋,有若斬絕,此傷左之血脈也。然右關之脾臟未傷,故身體尚傷,能行肺腎所主之精氣未傷,而尚生長之不息也。然病雖先起于陰,久則將及于陽,故傷敗心肝之血,而結于左,則留薄于氣分,而復歸于陽,左右血氣皆傷,而膿積寒炅也。此因傷陰而留薄歸陽,是以膿積于陰陽寒熱之間。」夫陰陽血氣俱傷,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止可飲以甘藥,而不宜灸刺。粗工不知,亟刺陰陽,以致身體解散,則脾氣傷矣。四肢轉筋,則胃氣絕矣。夫脾胃者,五臟之生原,生氣已絕,喪無日矣。即有良醫,不明陰陽相乘之道,不問受病所發之因,止知陰陽壞而與之死期,此亦為粗工,蓋不能審其因,而施救治之法也。凡此五者,皆發于五中,而不因于外感也。當知「天地陰陽之氣,日用事物之常,莫不各有當然之理。順之則志意和調,逆之則苛疾暴起,此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致有五者之責。」

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 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 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于 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此總結診脈之道,當外合天地陰陽,四時經紀,內通五臟六腑,雌雄表裡,或宜于灸刺砭石,或當用藥食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審貴賤貧富之情,察少長勇怯之理。脈有分部,病有原始,候四時八正之氣,明三部九候之理,診道始備,而必副矣。」

《晉皇甫謐甲乙經》

《問情志以察病》

所問病者,問所思何也?所懼何也?所欲何也?所疑何 也?問之要察陰陽之虛實,辯臟腑之寒熱。疾病所生, 不離陰陽臟腑,寒熱虛實,辯之分明,治無誤矣。

《扁鵲難經》

《問五味以知病之起在》

《六十一難》曰:「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 所起所在也。

《靈樞》六十三篇曰:「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