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酌量寒熱之劑分數,各各對證而與之,無不取驗。

《辨晝夜重輕》

「百病。晝則增劇,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乃氣病而血 不病也。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乃血病而 氣不病也。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于陽分 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名曰熱入血室。」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 陽無陰,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夜則惡寒,晝則安靜, 是陰血自旺于陰分也。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 上入于陽中也。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當 急瀉其陰,峻補其陽。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 名曰「陰陽交錯」者死矣。

《朱震亨心法》

《問平日》

凡治病必先問平日起居飲食何如。

《格致餘論》

《治病必求其本論》

病之有本,猶草之有根也,去葉不去根,草猶在也,治 病猶去草。病在臟而治腑,病在表而治裡,非惟戕賊 胃氣,抑且資助病邪,醫云乎哉?族叔祖年七十,稟甚 壯,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應。予視之曰: 「病雖久而神不悴,小便澀少而不赤,兩手脈俱濇而 頗弦,自言膈微悶,食亦減。」因悟曰:「必此多年沉積,僻」 在胃腸,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我喜食鯉魚,三年無 一日缺。」予曰:「積痰在肺,肺為大腸之臟,宜大腸之本 不固也,當與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陳皮、青蔥、蔍 苜根、生薑煎濃湯,和以砂糖,飲一碗許,自以指探喉 中,至半時辰,吐痰半升許如膠,是夜減半。次早又飲, 又吐半升而利止。又與平胃散加白朮、黃連,旬日而 安。東陽王仲延遇諸途來告曰:「我每日食物,必屈曲 自膈而下,且硬澀作微痛,他無所苦,此何病?」脈之,右 甚濇,而關尤沉,左卻和。予曰:「汙血在胃脘之口,氣因 鬱而為痰,此必食物所致。」明以告我,彼亦不自覺。予 又曰:「汝去臘食何物為多?」曰:「我每日必早飲點剁酒 兩三盞,逼寒氣為製。」一方用韭汁半銀盞,冷飲細呷 之,盡韭汁半斤而病安。已而果然。又一鄰人,年三十 餘,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瘡,或作或止。夏初患自利,膈 上微悶。醫與治中湯兩貼,昏悶若死,片時而甦。予脈 之,兩手皆濇,重取略弦似數。予曰:「此下疳瘡之甚重 者。」與當歸龍薈丸去麝,四貼而利減。又與小柴胡去 半夏,加黃連、芍藥、川芎、生薑煎五六貼而安。彼三人 者。俱是濇脈。或弦或不弦。而治法迥別。不求其本。何 以議藥。

《明李梴醫學入門》

《問證》

試問頭身痛不痛,寒熱無歇外感明;掌熱口不知食 味,內傷飲食勞倦形,五心煩熱兼有咳,人瘦陰虛火 動情,除此三件見雜證,如瘧如痢必有名,從頭至足 須詳問,證候參差仔細聽。

「頭痛否?」 痛無間歇為外感。痛有間歇為內傷。 目紅腫否? 或暴紅腫,或素疼痛。

耳鳴耳聾否? 或左或右。久聾者不敢純用補澀之 劑,須兼開關行氣之藥。

鼻有涕否, 或無涕而燥,或鼻塞,或素流涕不止,或 鼻痔,或酒齇。

口知味否。 或不食食亦能知味,為外感風寒。或食 亦不知味,為內傷飲食。

口渴否。 或飲冷水者為熱渴。飲熱水者為虛。夏月 大渴好飲者為暑。

舌有胎否, 或白或黃,或黑或紅而裂。

齒痛否。 或上齦。或下齦。或有牙宣。

「項強否?」 暴強則為風寒,久強則為痰火。

咽痛否。 暴痛多痰熱。慣痛多下虛。

手掌心熱否? 手背熱為外感;手心熱為內傷。手背 手心俱熱,為內傷兼外感。

手指稍冷否? 冷則為感寒,不冷則為傷風,素清冷 則為體虛。

《手足癱瘓》否? 左手足臂膊不舉或痛者,屬血虛有 火。右手足臂膊不舉或痛者,屬氣虛有痰。

肩背痛否? 暴痛為外感,久痛為虛損挾鬱。

腰脊痛否? 暴痛亦為外感,久痛為腎虛挾滯。 尻骨痛否? 暴痛為太陽經邪,久痛為太陽經火。 胸膈滿否? 「已下」為結胸,未下為邪入少陽經分,非 結胸也。素慣胸滿者,多鬱,多痰火下虛。

脅痛否。 或左或右。或兩脅俱痛。或一點空痛。 腹脹否。 或大腹作脹。或小腹作脹。

腹痛否, 或大腹痛,或臍中痛,或小腹痛,或痛按之 即止,或痛按之不止。

腹有痞塊否? 或臍上有痞塊,或臍下有痞塊,或臍 左有痞塊,或臍右有痞塊,或臍中有痞塊,不可妄用 汗吐下及動氣凝滯之藥,宜兼消導行氣之劑